“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2014年,我国新增外资租赁企业约1140家,增幅129.5%,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租赁渗透率却无实质性提高。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很多公司利用优惠政策拿了补贴之后,就不再开展实际业务。但这一状况随着商务部相关新规落地实施有望得到改观。
日前,《商务部关于就<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公布。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加强对外资租赁公司的监管,对在年度内未开展实质性融资租赁业务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商务部。
政策“内紧外松”有望改观
广州越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东跃此前对记者表示:“有很多外资租赁公司在注册后,利用优惠政策获取补贴,也不做业务,或者只做一单业务。这些公司占的比例非常多,情况非常普遍。上海有关方面今年已经着手开始调查,准备清理这些公司。”
紫金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方之庠对者称,目前上海自贸区对于融资租赁公司的落户补贴,要在查实企业确实是外籍法人,且注册资本金实缴到位的前提下,按照三年4:3:3的比例划给企业。
方之庠说,上海对外资租赁公司的财政扶持政策2010年出台后,截至2013年,有很多企业是一次性、全额地拿到了补贴。2013年以来注册成立的外资租赁公司越来越多,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补贴款改为了三年按比例发放的方式。
与上海类似,天津市政府的补助资金亦分为三年按照4:3:3的比例逐年支付。天津东疆港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政府补贴已经不像前两年那么容易就能给到企业。目前的普遍操作都是将补贴抵扣掉企业的税负,年底和企业缴税额一起结算,由市财政和区财政分别负担50%。这就意味着新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要想得到政府的落户补贴,当年的税务支出必须超过补贴红利才有意义。
上述天津东疆港工作人员称,由于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目前港区的相关部门对于成立却未开展实质性租赁业务的融资租赁公司,还只能采取公示的手段,尚未执行过罚款或者要求其关门整改的强行措施。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商务局综合办公室主任刘红文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国近几年的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批复通知中,都强调了“对一年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租赁公司,取消其试点资格”这一规定,2013年1月,中国铁路工程机械租赁中心成为第一家被取消试点资格的内资租赁公司。而与监管较为严格的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相比,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管理较为宽松,尚无取消营业资格的先例。但有很多由于常年没有业务经营,或者注册资金长期未能到位的外资融资租赁公司,被工商局吊销了营业执照。
刘红文称,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没有依靠提高准入门槛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而是通过加强事中监管,对不良公司进行清理,可以看出监管层的决心。征求意见稿中提及责令限期整改一年内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租赁公司,是对原来空白地带的填补。
准入门槛降低 专业要求提高
征求意见稿将外商租赁公司的审批管理部门由商务部下放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并将原来长达45个工作日的审批流程缩短到20个工作日。此外,要求新设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名称中须注明“融资租赁”字样,不得含有“金融租赁”字样。该条补充规定从商务部的视角,配合阐述了银监会发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中“未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融资租赁业务或在其名称中使用‘金融租赁’字样,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融资租赁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界限。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将“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商用地产、附着于不动产的其他设备(如电梯、空调系统等)等其他用于生产经营的资产”纳入到租赁财产名单中。而在2005年出台的管理办法中,只有各类动产和交通工具才被列入外资租赁公司可以经营的租赁财产。这一补充规定,使原来只有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才可以做的不动产融资租赁业务,也可以由外资融资租赁公司操作。
在经营业务范围中,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兼营与融资租赁主营业务相关的商业保理业务”,引来不少融资租赁从业者的关注。
方之庠表示,注册在上海自贸区的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利用自贸区政策规定,大力开拓保理业务来灵活融资,创新产品,盘活资金链。此次补充规定将保理业务纳入外资租赁公司的营业范围,在全国范围普及,对行业来说将是一大积极的利好信号。
此外,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降低资本准入门槛,此次征求意见稿还取消了原来1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要求,同时对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子公司不设最低资本金限制。但在取消资本金限制的同时,对股东的专业性加强了要求,新增了“主要投资者应具备金融背景、专业厂商背景或投行、私募基金等投资机构背景或具备融资租赁从业经验,资信良好,并从事实质性经营活动”的规定。
海通恒信国际租赁有限公司CEO李思明曾对记者表示,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很多租赁公司在成立后,很难开展业务,对于市场环境缺乏基本的了解,对于业务也没有专业深挖。结果就是由于没有银行认可的抵押资产,在融资端难以获得信贷资金,而由于没有开展业务的资金,也无法寻求到维持经营的客户和项目。目前租赁行业已经开始进入公司寻找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的阶段,这种贸然进入市场的企业,很难存活下来。融资租赁公司的高管们应该都是专业的金融人才,才能将企业和行业带入良性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