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从融资租赁本质看中国融资租赁业的未来

自1981年设立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以来,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已进入第三十三个年头。
融资租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以国际转贷业务为主。第二个阶段是九十年代中到现在,主要是以国内转贷款为主。
“借鸡生蛋,生蛋还租”
从历史上来讲,融资租赁是从租赁发展起来的,起源于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现代融资租赁是从传统金融业务发展出来的,是以融资解决融物的金融业务。
一直以来,关于融资租赁行业的定性,在不同的角度上看并不一致。
例如,行业的四大支柱——法律、监管、税收、会计——就对融资租赁和租赁有各自的界定。
从法律角度看,只有融资租赁和租赁,没有经营租赁的概念;融资租赁是金融业务,而租赁是服务性业务。从监管角度看,融资租赁是金融业务,由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租赁是服务性业务,无需监管。从税收角度看,融资租赁的营业额是按利息计,税也是按利息缴纳;租赁的营业额是按租金计,税也是按租金缴纳。唯一有模糊的是会计制度,融资租赁可以是金融业务,也可以是服务属性,根据残值风险的多少由谁承担来界定。
经营环境外部好于内部
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经营环境,外部环境比内部环境更好一些。
外部环境正朝着对融资租赁行业更好的方向调整。
比如,法律上,新的司法解释在《合同法》允许范围内做了最大限度的规范。税收上,2015年推行金融营改增,对融资租赁业是一个加分项。直接融资方面,前不久证监会将ABS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对行业特别是那些基础资产优良的企业是好事。
内部环境在经过近期的高速发展之后,呈现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投资人的金融意识比较弱。一些民营企业认为投资租赁公司就拿到了金融机构牌照,牌照值钱,也可以解决自身融资问题、做十倍杠杆等等,但投进来后业务又做不起来。此类投资人是认真在做融资租赁业务,还是给自己做融资平台,或者纯粹投机。
其次是经营管理者的经验和素质不齐。融资租赁是金融业务,高管们应该有一个执业资格准入程序,比如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基本概念要知道。
然后是企业内部流程和风控有待规范,这是融资租赁公司的生命。企业有没有操作流程,有没有租赁管理系统,各个节点的审批是不是明晰。
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限制了行业的发展。欧美主要融资租赁公司都是通过发债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直接融资,成本低很多,竞争力因此也强。
此外,专业人才缺乏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数据显示,全行业刚刚过三万名专业人才。
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融资租赁业的未来还是乐观的。行业的发展会出现如下趋势。
金融租赁公司专注大型项目。比如,花旗银行曾通过并购进入办公设备租赁,做了几年之后又把它卖掉了。虽然收益好,但是做得规模很小,而且经营成本很高,风险偏好也完全不同,不适应银行的经营模式,所以他们还是回归到做大项目。
厂商租赁公司回归到内部职能部门或职能外包。厂商自己做租赁的一个致命问题是很难平衡销售增长需求和风险管控。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有大量的厂商租赁公司被转让给独立出租人。
独立出租人往综合性和专业性两个方向分化。对于独立出租人而言,往专业性方向发展比较合适。综合性租赁公司对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资本要足够强、人才要足够多。二、三十个亿资产的小型租赁公司应该专注做某个特定行业、特定市场。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