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随着全球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发达的国家,融资租赁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资金供应渠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融资租赁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国外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及跨国公司均看好我国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前景。在日前召开的“2014融资租赁发展环境研讨会”上,与会租赁公司、金融机构和专家学者在谈到当前我国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环境时表示,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推动融资租赁发展的政策,我国融资租赁业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加强融资租赁企业与各级政府、融资租赁相关法律、税务领域之间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东疆示范区先行先试
“举两个例子,融资租赁的出口退税政策最早在东疆实施,并于今年10月1号扩展到全国,租赁公司在开展出口租赁方面可以享受到一些优惠,另外也利于我国产品的‘走出去’。还有一个政策就是外汇资本金结汇试点,从最初的天津生态城逐步扩展到了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国际航运和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薄丽丽表示,除了实现飞机“空中申报、落地放行”快速通关模式外,还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专业化海关、外管服务,包括东疆离岸业务通关创新模式,实现了国内首单“三地两跨”海关异地监管船舶出口租赁业务、首单跨关区海关异地监管飞机融资租赁业务。这种保姆式、专家式、一站式的专业服务助推了东疆租赁产业的聚集和快速发展。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51号文”,把东疆定位为国家租赁示范区。根据这个文件,国家各个部委给予了相关支持,在财税、金融创新、法律配套等方面均出台了具体的落地政策,而且很多政策都是以东疆作为试点,逐步推进到全国或其他地区。
据了解,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东疆从2009年做第一笔跨境租赁开始,截至今年9月,聚集了各类租赁公司771家,单机公司495家、单船公司100家,设备项目公司20家,内外资租赁公司153家,累计注册资本332.6亿元。薄丽丽表示,虽然目前企业家数不是很多,但是租赁资产的总量比较可观。截至今年9月,共完成了415架飞机的租赁业务,在全国的占比达到90%;还有56艘国际船舶的租赁业务发生在东疆,在全国的占比达80%以上。
制度护航挑战仍存
融资租赁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贡献比较大,但融资租赁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对其研究需更加深入,从业者们在推动租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目前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薄丽丽表示,融资租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它的参与方非常多,当前,融资的结构、税务的结构、交易的模式、标的物登记制度、整体的法制环境、融资租赁资产的交易流转和处置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都是租赁公司面临的挑战。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匡双礼认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需要制度和环境的支持。“中国制造业通过租赁的方式‘走出去’,首先会涉及到对外投资和国际贸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在《对外贸易法》之下,不但有货物贸易,还有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的框架里面,租赁有两个纬度,其一是金融服务项下的融资租赁,其二类似于经营租赁,这两种租赁都会涉及到服务贸易。不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都需要国内有非常好的制度,尤其海关、外汇制度等方面的明确支持。然而,梳理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可以发现,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细化或提高。”匡双礼说,此外,还需要很好的融资和税收环境以及担保和保险方面的制度支持。
打铁还需自身硬
应该说,当前融资租赁行业迎来了较多政策利好,但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融资租赁企业“还需自身硬”。
有业内专家建议,租赁企业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以租赁资产为核心,深耕细作、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特别是资产经营和资产管理能力,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针对租赁资产的技术研发、选型、建造、采购、租赁、使用、维修、运营、管理、处置、二手市场开发等全产业链的各环节,做深做细做透,充分发挥租赁优势。二是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市场定位,立足于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境内租赁公司目前开展的大部分业务,产品结构相对简单,与其他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差异化服务,容易被替代。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不多,各公司之间业务范围多有重复,产品雷同,只有靠拼价格、拼规模获利,业务模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已成为境内租赁公司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