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维修改装将成为在华战略性业务
“我们在上海的维修改装业务,是我们想做的战略性业务之一。我们希望能够升级波音在整个亚洲的航空业服务能力,起点就安排在中国,而目标是不断辐射整个亚洲。”马爱仑向记者表示。
2008年,波音公司正式启动其在华维修业务——与上航和上海机场(12.33, -0.04, -0.32%)(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波音”), 公司业务包括:喷漆、部件维修、改装、客机改装货机等。
该公司注册资本8500万美元,项目总投资1.03亿美元,其中波音公司、上海机场、上航分别占60%、25%和15%的股份。这是波音公司首次在美国本土外投资控股的航空改装维修项目。
21世纪头十年,全球航空运输业经历9·11事件、2003年的非典风波、过山车式的油价以及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屡次打击。但中国的航空业仍然在GDP增长下进入黄金发展期。
2005年中国全行业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和货邮运输量达到261.3亿吨/公里、1.38亿人和306.7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113.3%、105.7%和91.2%,五年平均增长16.2%、15.5%和13.6%。而2010年与2005年相比,三组数据分别增长105%、93%和82%,年均分别增长15.5%、14.1%和12.7%。
而波音自然不会放过与中国合作的机会,波音推进了已有的制造业和培训业务的投资。另外在制造方面,如中航工业成为787方向舵和747-8副翼和扰流板的供应商;哈飞成为787翼身整流罩的上部和下部面板的供应商;沈飞为787提供垂直尾翼前缘。西飞为747提供固定后缘翼肋等。
而波音在华投资拼图也更加多元化。2008年,波音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天津波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同年,波音又涉足改装维修业务,这也是马爱仑提到的战略性业务。
此前,上规模的飞机改装维修公司只有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于1995年3月18日开始运作,且波音占据该公司9.09%的股份。作为股东之一,波音向厦门太古提供客机改货机的技术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客机营运5至6年后故障率就会增高。而将客机改造为货机,不仅可节省淘汰费用,其价格比买一架新货机更便宜。
以波音747为例,其货机和客机每架都在1亿美元以上,而服役超过15年的波音747-400市场售价不到2000万美元,加上改装费用约1500万美元,总成本只有3500万美元左右。
另一方面,中国飞机租赁市场的发展成为波音改装维修业务的另一个增长点。
据2010年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民航机队规模将达3000架,其中有60%的租赁率,这意味着我国民航租赁市场金额将达到1300多亿美元。
马爱仑向记者证实:“我们的维修大修业务他们也在获得一些租赁公司的收益。随着中国租赁业务不断发展,租赁公司会将航空公司租赁的飞机收回。收回后就需要对飞机进行大修。其次呢,他们还要按照下一家租赁方的要求进行重新的配置。这就使得我们的这个业务随着中国飞机租赁业的蓬勃发展从中受益。”
如今,波音也将目光投向了节能减排方面。2012年,与中国商飞以1:1的比例共出资25亿元成立 “中国商飞-波音航空节能减排技术中心”。波音在华已有40余年,当问及未来40年波音中国投资方向时,马爱仑称:“系统性的合作关系已经有多年历史,我希望在未来这种系统合作伙伴关系得到延续。我个人希望未来四十年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