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2013年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位于天津开发区的工银租赁总部考察,极大地点燃了人们关注天津市金融改革创新的热情。从市政府金融办获悉,2013年,天津市金融业增加值达1200亿元,同比增长17%左右。预计全社会融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14%左右。银行业机构存贷款相继突破2万亿元,金融机构数量超过1200家。金融法人机构总数超过50家,成为继北京、上海后全国少数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城市之一。金融业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以及占GDP的比重,较前均有大幅提升。天津市的金融改革创新已驶入快车道。
作为天津金融创新的硕果之一,天津市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堪称又好又快。最新统计显示,全市融资租赁法人机构近200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占全国1/4,融资租赁法人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连续多年均创全国最多最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融资租赁业闯出了很多响当当的国内“第一”:在国内率先开展单机单船租赁、基础设施租赁、不动产租赁等业务;在国内率先开展融资租赁合同登记试点、融资租赁司法政策试点和增值税抵扣政策试点;完成我国首笔船舶融资租赁出口退税业务;在国内率先开展租赁业专业硕士学历教育……
除了融资租赁业,天津市其他新型金融服务机构和金融产品也在快速发展。其中,股权投资基金、创新型交易市尝商业保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公司、第三方服务外包等新型金融服务行业由无到有、由弱变强,也已形成集聚态势,并初步确立了全国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