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民生租赁2013年10月底,资产总额达1071亿元,而工银租赁截至2013年底租赁资产规模只有73亿美元,笔者认为,发展太慢太粗放。
第一,民生租赁需要申请批量采购飞机业务,如此,就可以提速了,国家民航总局已经规划低成本航空市场,虽然2013年国内航空销售业务遇阻,主要原因是价格战引发的,但是这并不是坏事,如果取消飞机上吃饭,增加各大城市的机票出售点,演变成农民工出门打工做飞机的潮流,按4亿农民工每年平均来回各一次,每次平均200元,就是800亿元的收入规模,就是8亿人次。而2013年全国飞机总人次是3.54亿人次。另外,商业、旅游人次随着机票网点的大量销售、营销,预计坐飞机的人会越来越多的。如果飞机把航班误点尽量下降,会增加口碑,有时候是因为飞机备用不够,导致没有飞机起飞,因为飞机在别的机场还没有起飞到这个机场,这说明靠飞机飞回来把乘客载走已经很落后了,如果有预备飞机,可以马上出发了。另外,飞机要尽量做到灵活机动,有乘客能够坐满一架飞机了,就要尽快起飞,尽量把空中调度细腻化、智能化、差异化转型,定位监控两架飞机航线的实时路线图,笔者认为,还需要通过空中卫星拍摄的投放跟上,如果能够做到这点,飞机就可以像客运汽车一样随时开机了。
第二,民生租赁把到2017年金融租赁规模目标树立为3000亿元,笔者认为,太保守,可以确立5000亿元的规模目标,可以通过对要租赁飞机的单位进行发行一批债券融资,可以用回收租赁收入作为担保。这是把未来的资金进行提早套现。另外,在船舶租赁业上发展也比较慢,现在国内海运船队基本上不肯换大船,一是资金有限影响,二受运力业务不足影响,三受海运企业亏损有关。笔者认为,大型船、特种船、高端船成为租赁的主要方向,运力过剩并不代表没有机会,如果通过大型船运费下降30%,变成其它高运费的船没有意义了。如果把海运全部转换成大型船运输,运力不是过剩而是不足。
第三,民生租赁一定要配合民生小微信贷,通过邀请整合专家、提升企业产品利润率专家大量改造民生银行信贷客户企业群,仅仅这一项就会给民生租赁带来进口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机等方面的金融租赁,如果能够进一步拓展邮轮等的业务,发展空间将一马平川。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一旦合并整合成功,就需要更新机床、设备机器,民生租赁可以通过先进行对该项目发债融资,后购买租赁产品,如此,就可以撬动数倍的金融租赁规模。
第四,工银金融租赁,可以在国际展览业公司持股,一是圈定业务,二是增加收益,三是加强工商银行国内国际信贷与工银租赁公司的联合夺业务,四是联合航空公司加大培训飞行员能够多跑几条航线,可以临时替补航线,五是联合三大电信巨头、飞机租赁公司共同发起中国GPS定位的两颗低空卫星系统的投资,通过加载飞机接送仪器收费来回笼原始投资,六是大力发展大型航空货运、航空快递业飞机的出租,随着飞机运费大降,用大飞机来替换中小型飞机,大大降低运费成本,把中小型飞机转移到内地,沿海进行大飞机布局,如此,就能够提升低成本航空的竞争力。工银租赁可以就此进行游说航空公司,如此,沿海的大飞机、宽体飞机就会大量上马,而且多出来的飞机可以留两三架进行意外的替补,不要飞机到机场再返回,如果因雾霾延误不能准时飞回,可以启动替补飞机,如果客流量太多,可以多飞一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民生租赁工银租赁发展太慢太粗放,在现代低成本航空时代,只要加大航空公司的售票地点、便捷买机票和扩大宣传,就能得到巨大的市场回报。笔者认为,航空公司可以到几个打工大省的火车、汽车交通枢纽中心,加大宣传,必能增加巨大的航客量,载客人次可以年度达到15亿人次以上,这将是2013年3.5亿人次的5倍。而国内电商发达,对航空货运带来了巨大的货源,这也是巨大的商机。
作者简介:吴东华,经济学家,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预测欧美元趋势第一人,第一整合专家,印度经济专家,外贸专家,世界经济专家,创立“解购论”来淘汰“并购论”,提出第四驾马车的一系列整合方法来给中国各地政府和企业整合转型,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转型的第一导师,这是让李克强经济学产生具体成果的战略方法。协助各地政府整合把脉,把脉企业投资风险,风险并非如国内外专家所言在于文化,而在于未来预测、多层次经营与否以及能否随机应变的整合。PE、投行、战略投资者股票因证监会压低发行价开盘价,上市不能马上抛,只有做高即将IPO公司利润率来推高上市后的股票价格,这才是取胜之道。吴东华是唯一能够做高产品利润率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