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中银航空租赁CEO:依托集团优势发展中国业务

 

      2013年11月22日消息: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BOC Aviation Pte. Ltd.,简称“中银航空租赁”),这个名字对于从事飞机融资及租赁业务的专业人士而言可谓无人不知,然而国内很多金融业者对于这家公司其实了解并不深入,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集团专门从事飞机租赁业务的全资附属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

  在中银航空租赁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马锐博(Robert Martin)先生看来,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难解释,“因为这与中银航空租赁的做事风格息息相关,我们一直以来都比较低调对外。就公司整体而言,我们更注重的是把业务做好、做强、做精,因为最重要的是让客户和业界满意和认可我们所提供的业务解决方案及服务。”

  稍早前,记者有幸在北京见到马锐博,他本身也是位平和却看重工作、低调却善谈建言的CEO。也许正是这样重在认真做事的性格,才使得中银航空租赁在马锐博的执掌下一直能够引领和坚守住亚洲地区领先飞机租赁公司的位置。当然,马锐博认为中银航空租赁现今的良好表现与中国银行优良的集团资源及业务协作能力密不可分。

  马锐博告诉记者:“中银航空租赁自1993年11月成立以来持续盈利。今年上半年间,公司自中国银行于2006年12月收购以来累计税后净利润已达10亿美元,总资产现已超过100亿美元。今年6月,我们向中国银行集团支付了首笔金额为1.13亿美元的股息。这一系列的成绩都值得我们倍感自豪。”

  中银航空租赁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动同样值得关注。公司于今年5月发行了5亿美元十年期的优先无担保债券,提高了在资本市场的参与度和拓展了投资者群。。另外,中银航空租赁还刚刚于本月完成了10亿人民币五年期优先无担保债券的发行,这是其首笔离岸人民币债券。

  “中银航空租赁能够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得益于两大方面。首先,自成为中国银行全资附属公司以来,我们得到了大力的支持,不仅可以依托集团的各种丰富资源,而且还实现了全面的业务协作,这让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和专业的业务解决方案,而且在服务支持方面也可提高及时性。”马锐博这样说。

  “其次,中银航空租赁取得现有的成绩当然也与自身团队的辛勤努力分不开,我们一直倡导并要求大家在日常工作中万分专注、严守纪律、丰富管理经验、重视人才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等各种流程,这些因素对于公司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也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努力完善和提升上述各方面。”

  当被问及中银航空租赁在中国的业务情况时,马锐博很高兴地与记者分享说:“中国一直是我们最为重视的业务市场之一,特别是在这几年,我们依托中国银行强大的集团优势,已经取得了一些很好的进展和市场反馈。我们还将不遗余力地致力于这一市场的业务拓展。”

  他还提到:“目前,中国银行集团已与多家海内外航空界企业实现了全面战略合作,飞机融资与租赁、供应链融资、现金管理和跨境人民币等业务领域都是重中之重,其中不少都有中银航空租赁参与实施和执行。这样的业务模式也将在中国逐渐普及,而且不少中国航企本身就已是中国银行的客户。”

  此外,马锐博还表示:“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整体信用评级都将保持一个相对良性的态势,再考虑到中国航空业的发展潜力,特别是近年来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对于民营航空、低成本航空和地方航空等多元航企模式所表现出的逐步开放态度,都让中银航空租赁对于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实际上,纵览一下中国航空业的发展态势,就不难发现马锐博十足信心的根源。比如,民航旅客运输量仅用了短短六年时间就实现了翻倍,从2006年的约1.6亿人次到2012年的约3.19亿人次。民航局官员也曾公开表态,到2020年,中国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约260个,运力会持续适度增长,以满足旅客运输量约7亿人次的市场需求。

  最后,马锐博告诉记者,中银航空租赁即将在今年11月25日迎来其20周岁生日。对于拥有独立投资级企业信用评级和可以依托中国银行集团多重优势的中银航空租赁来讲,继续秉承核心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将是公司继续在未来取得良好成绩和缔造卓越口碑的法宝。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