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上海9月24日讯:“2013国际融资租赁论坛:融资租赁重塑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今天在上海举办。本次论坛由《第一财经日报》、博厚方略主办,农银租赁联合主办。
本届论坛聚焦于 “融资租赁重塑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并落地在上海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针对行业写作的《融资租赁支持装备制造业转型研究报告》和《中国融资租赁“走出去”国别指南》也在论坛上首发。
装备制造是中国经济升级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融资租赁业长期最为重要的业务领域。根据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装备制造企业作为设备供应方和技术掌握者,是融资租赁市场的重要推动力,直接贡献了融资租赁市场50%以上的业务量。
随着经济结构升级,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在业务组合和财务结构这两个方面实现转型。融资租赁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过程中,获得国际竞争力和减少贸易摩擦、能够“走下去”和“走进去”必备的基础设施。
融资租赁的作用远不止是促销工具,而是装备制造企业从制造向服务转型、获取后市场利润、提升公司估值的可靠路径,也是提高定价能力、加快资产周转和保护信用评级的有效金融工具。
以2012年的数据为例,201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6.48万亿,其中设备投资总额为7.6万亿,建筑安装工程为23.6万亿,按照国际上设备金融应占设备投资资金来源总额33%的比例估算,2012年中国增量设备金融需求量为2.51万亿,按照12.5%的设备投资资金来自国内贷款,则2012年设备投资贷款金额为0.95万亿,相比当年需求量2.51万亿,缺口为1.56万亿,1.56万亿的缺口给了融资租赁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融资租赁市场已经到了转型期,专业化和国际化必将是未来五到十年市场竞争的主题。加强与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是融资租赁企业获得专业化优势的源头,伴随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是融资租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