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融资租赁:切莫忽视政策信号

 

       近日,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工作在融资租赁业界引起了一场“地震”。有些融资租赁公司称,“营改增”后,融资租赁业七成公司要么转行,要么关门。

  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财税37号文件”,对融资租赁如何计税进行了详细规定。对于融资租赁行业,冲击最大的就是“售后回租”业务,要按照当期收到的租金全额开具增值税发票,即全额征税。此前,相关文件规定,“售后回租”本金部分不征收增值税,只对增值部分即利息收入部分征收增值税,也就是差额征税。

  这些公司“叫屈”的原因在于,“营改增”后融资租赁公司普遍从事的“售后回租”这项业务税负大增,行业内人士认为一些企业的税负成本甚至增加了10倍。

  记者接触到的一些行业主管人士认为,如今“营改增”政策的明确,将“售后回租”业务从“过度优惠”拉回到正常起跑线上,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等部门的政策信号变化绝不是拍脑袋的决定,应引起从事“售后回租”业务公司的高度关注。

  所谓“售后回租”,就是企业将自身资产出售给融资租赁公司,然后向买方(融资租赁公司)租回使用。“售后回租”本来可有效提高企业资产利用效率,但现实是,一本好经被念歪了。

  按照正常思路,融资租赁的目的是要把资金投到实体经济上。融资租赁公司按照承租人的要求,把设备买下来,然后出租给承租人,收取租金获益,这就是典型的直租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作为资金缺乏的承租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获得了设备的使用权及产生的效益;设备生产厂商通过直租模式,推动了销售,促进了流通。国民经济实实在在地产生了增量。

  反过来看“售后回租”,更多的是在存量上做文章,对现有设备进行融资、打包,形成“影子银行”,乃至打算进一步实现证券化。很多新成立的公司或是社会资本进入到融资租赁业,想的是钱生钱、赚快钱,而没有考虑真正为需要租赁服务的企业提供“直租”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售后回租”模式一定程度上还演变成了担保模式。银行把融资租赁公司看成是担保机构,这与融资租赁本来的发展路径与使命截然不同。

  “售后回租”模式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一定的异化,与中央政府要求把资金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政策导向并不相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相关部门要对“售后回租”政策进行调整了。

  “营改增”给“售后回租”带来的冲击尚需一段时间的观察。相关部门不会刻意打压一个正常的行业,只会对某个发展出现偏差的行业进行纠偏。“售后回租”的税负改变问题,就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业界切莫忽视。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