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杨海田“天津应配合北京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2012年,中国融资租赁总部企业大致560家,天津达到116家,天津正在成为中国融资租赁聚集区。头发花白的杨海田回忆起天津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历程,感慨万千。

  杨是中国国际商会融资租赁委员会主席、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之下,天津将融资租赁作为金融业复兴的突破口,在短短几年内,为天津北方经济中心的梦想注入了强大而坚实的力量。

  杨海田颇为自信地表示,天津并非没有机会在“十二五”末期超越北京、成为名符其实的“北方经济中心”就像它已超越苏州,并正在逐渐追平深圳、广州那样。

  如果看一下去年京津两地的经济排名,那么就会发现,杨的信心并非空穴来风:2012年,北京经济总量1.78万亿元,天津1.29万亿元,但过去5年天津的平均经济增速是16.1%,而北京只有9.1%。

  最大优势是临近北京

  1985年,当杨海田尚只是天津计委一名副处长的时候,他就撰文提出:环渤海经济区将成为中国经济第三极,而处于环渤海中心位置的天津也将成为该区域经济中心。

  “我一直认为天津有它独有的优势,这就是临近北京。”杨海田认为,京津仅相距120公里,天津如果能把这种优势发挥起来,不仅可以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甚至也可能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实际上,近代历史上就是这样:天津一直对作为政治和文化交往中心的北京起到另外一种作用。天津应该配合北京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来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

  基于这种观点,杨海田认为,天津市要主动进取,首先发展金融业。“天津要想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或者在环渤海地区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成为金融中心,必须要在资金供给上能支撑这个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杨海田说,“这是世界规律不管任何一个类型的经济中心,没有足够的资金成不了中心。”

  杨认为,天津在改革开放后本来有发展金融业的很好机会,但一次次与机遇擦肩而过。

  解放前,中国唯一的证券交易所坐落在天津,到90年代中国要恢复证交所,显然天津可以是重要甚至首要选择。但天津市内部在要不要争取建立证交所方面却存在很大争议;等到天津后悔、想再建证交所,已经不可能了。

  在银行方面,交通银行、金城银行,总部原来都在天津,改革开放后,天津也并未抓住机会重新组建这些总部设在天津的银行。

  “期货交易所,天津也有条件可以组建,但也没有抓住……失去这些机会很可惜。”杨海田感叹道。

  “但是天津还有机会可以抓住,那就是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杨认为,天津不大可能再有机会让国家把一些总部设在北京或者上海的银行再搬到天津来,必须另辟蹊径。

  2002年,杨海田向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建议,天津应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

  融资租赁业在中国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环境和政策等因素,90年代时期,几乎全军覆没。在杨海田提出建议的时候,天津尚没有一家融资租赁公司。

  杨本人对这一行业有透彻的了解。1992年在交通银行天津分行成立后,杨由计委调到了交通银行,开始深度介入租赁业。在2000年,杨曾以交行天津分行行长的身份受交通银行总行指派担任北京华阳金融租赁公司的破产清算组长。

  2001年,中国加入WTO,包括融资租赁在内的金融业的开放,势所难免。杨海田认为,“如果天津能高度认识发展融资租赁这个问题,有可能在天津率先形成一个行业,继而带动其他非银行金融行业的发展。”杨海田说,“这也许是天津的一个历史性机遇”。

  他当时大致估算,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达成这样的目标。

  “当年承诺的都实现了”

  杨海田的建议,得到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市长李盛霖的认可与支持。他也从交通银行辞职,回到天津专职组建融资租赁公司,推动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

  “当然,在推动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可不管怎么说,五年过去了,现在是第七个年头,虽然期间张立昌书记去世了、李市长调到北京工作了,但我可以很自豪的说,当年承诺的事情实现了。”杨海田难掩激动地说。

  至2012年,中国融资租赁总部企业大致560家,天津达到116家,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全国租赁企业注册资金1900亿元人民币,天津市560多亿,接近三分之一;行业业务总量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全国大致15500亿元左右,天津市达到了3700亿,将近四分之一。

  “这几年,天津融资租赁业务在全国的位置,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局面”,杨海田说,全国公认的、包括国外的一些朋友也是这么看的:天津是中国融资租赁的聚集区。

  “现在看来,天津市高度重视融资租赁这个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种战略性选择。”杨说,他和天津几位研究宏观经济的人士有一个共识:如果天津的金融业得到适度的发展,与其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能够给实体经济提供不间断的资金供给,天津市就有可能实现超越式的发展超越深圳,超越广州,超越北京。

  “如果到"十二五"末期天津实现了这个目标,那天津就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经济体,它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特别是对环渤海地区的带动作用也会越来越高。”

  当然,杨海田也一再强调,天津,乃至中国的租赁业仍然面临着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天津应该利用政策优势,率先建设适合融资租赁持续快速发展政策法规体系、市场化的服务体系和信息交流体系,形成“小气候”。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