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对于新能源领域而言,由于投资额较大、回报周期较长、节能效果不易预测等,金融机构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往往不愿意与新能源企业合作。但一些融资租赁企业除了具有金融企业的属性外,还具有技术和设备等优势,这些有别于金融借贷的优势,恰恰能在新能源领域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因此,方兴未艾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融资租赁企业的一片新“蓝海”。
西门子财务租赁有限公司紧紧把握住了这一机遇。该公司为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办公楼的节能改造项目提供了设备融资支持。改造后的建筑能耗降低了30%以上,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多吨,节电200多万千瓦时。
这项工程也成为西门子合同能源管理方面的示范项目。西门子财务租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钢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项目的成功得益于西门子的创新模式。
西门子在前期提供全面的技术和融资解决方案。之后,北京朝阳区政府利用节能获得的收益来返还投资。待实施期满后,朝阳区政府大楼几乎是“零投入”地实现了节能升级。“有这样‘零风险’的一体化节能解决方案,客户自然放心与我们合作。”杨钢说。
他表示:“由于所有的节能设备都出自西门子基础设施和城市业务领域,我们在项目初期就能对最终的节能效果有比较准确的估计。这样,我们的融资风险也就降到了最低。这也是其他金融服务提供商无法比拟的。”
事实上,在杨钢看来,成熟的节能技术是融资租赁项目成败的前提。他说:“客户没有办法确定节能项目到底能不能省钱,节能是否一定达到效果。但是节能设备的供应方和第三方权威机构可以对此进行判断和测量。节能减排所有的步骤都是一致的,先进行能源审计,然后提供设计方案,最后才会签合同实施项目。供应方对节能空间的判断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你前面的判断是错误的,后期的投入必然会出现问题。”
杨钢表示:“在北京朝阳区政府大楼改造这个项目中,我们对西门子的设备知根知底,对节能效果有信心,融资的风险自然就降低了。”“节能领域是天然的融资租赁领域。”杨钢认为,融资租赁服务,对于新能源企业,特别是那些资金并不宽裕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极佳的降低风险和投入的方式。
作为最早进军节能服务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带头人,杨钢希望让更多的同行都能看到这个深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业务领域,这个超过4000亿元的节能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