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融资租赁业获得较快发展,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服务领域持续拓展,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也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并探索出许多新的经营模式。
上海市融资租赁业一直以“依托市场、专业精耕、平等竞争”为宗旨,产业资本型、金融资本型及独立资本型等各类资本兼具,内资试点、外商投资、金融租赁等由不同部门监管的融资租赁企业整体发展良好。融资租赁业总资产规模和业务领域逐步扩大,企业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明显提升,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业务基础和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上海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和资产规模快速扩大,经营实力不断提升;租赁资产行业分布广泛,租赁服务领域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年底,上海市融资租赁资产规模达到2054亿元。从产业来看,融资租赁已经广泛渗透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专业化程度提高
上海市融资租赁在经历了单纯的“贷款加销售”的运作模式后,逐步转向融资租赁业务的专业化、差异化和标准化发展。如中航租赁在能源、纺织、医疗、冶金等行业开展了以专业化为特色的条状租赁服务,通过扶持重点企业带动了行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面对大量的中小企业客户需求,融资租赁企业日益注重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积极设计研发符合其发展需要的融资租赁产品。如安吉租赁已累计向300多家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超过21亿元,占公司项目投放额的63.41%;电气租赁累计为10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租赁服务,提供融资33亿多元,约占公司业务总量的90%。
服务功能逐步延伸
融资租赁模式正在越来越深刻地融入企业的发展,融资租赁业务的渗透率也在逐渐提高。厂商背景的内资试点企业不断探索和优化与集团厂商的“战略合作模式”。
电气租赁建立“直通车”业务,加强双方战略合作,提升租赁服务效率,强化风险共管机制,建立与集团厂商联动报价机制。2011年,电气租赁促进集团内产品销售达10.53亿元。安吉租赁坚持“效益优先,按照市场原则协同推进”的业务发展定位,与集团内兄弟单位携手,共同做好产品设计、研发和销售;金易达租赁通过产品设计、技术创新、融资创新等手段,以“不断优化现代建筑行业体系与金融服务体系”为目标,逐步完善建筑设备和交通运输融资租赁服务布局。
推进业务模式创新
今年以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和金融办、海关、外汇管理、税务、财政、工商等有关部门多次进行深入研究,联合推进在综合保税区率先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试点,制定出台了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在综合保税区设立SPV(特殊项目)公司的政策,鼓励金融、内资以及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在综合保税区内设立SPV公司,支持SPV公司开展飞机、轮船和机械设备融资租赁业务。目前,金融租赁企业和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内已经设立的SPV公司已经达到20多家,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也正在积极筹备并准备申请设立SPV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