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在确立打好“亚太金融后援基地”与“广东产业金融中心”双王牌的思路后,广东金融高新区的“产业金融”大旗由谁率先扛起?
上周五,千灯湖产业总部经济区在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正式启动,宣告自此为广东金融高新区力扛“产业金融”大旗。当天,广东产业金融研究院、佛山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佛山民营企业总部、佛山C时代软件产业园、国际金融信息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组团落户总部经济区。
据了解,千灯湖产业总部经济区将通过三到五年建设,利用首期1000多亩土地空间,提供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载体。未来将引进国内外金融、科技企业总部,以及民营企业总部,建设一个集商贸办公、科技研发、电子商务及商业配套于一体的复合型企业总部聚集区。
广东金融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千灯湖产业总部经济区有别于省内其他总部经济区之处在于三点,一是金融服务,即坐拥广东金融高新区雄厚的金融服务资源;二是科技支撑,即背靠佛山高新区国际科技园资源,更加强调产业、金融、科技三者互动融合;三是政府强力支持,将为落户总部区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政府服务解决方案”,以“产融双驱”力促佛山乃至广东民营企业群转型升级。
“千灯湖是佛山的未来之心。”佛山市市长刘悦伦表示。对于广东而言,千灯湖产业总部经济区是珠三角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上台阶的需要,也是建设广东产业金融中心的重要物理载体。
“总部经济区”扛起“产业金融”大旗
今年7月,广东明确金融发展五条主线: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在广东金融发展大局和珠三角的‘金改’格局中,我们将紧盯建设‘广东产业金融中心’这个切入点,全力进行探索。”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说。由此,致力于促进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金融”思路在广东金融高新区正式确立。
作为广东金融强省战略的重要平台,广东金融高新区经过五年时间的努力,辐射亚太的金融后台中心已具雏形。目前广东金融高新区已引入美国友邦、中国人保、法国凯捷、日本富士通等90多个金融机构及服务外包机构,总投资约290亿元。
“产业金融”实际上是省政府给金融高新区设定四大任务的一次浓缩和延伸。2010年8月,省政府批准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建设方案,提出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后台中心、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金融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基地、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四大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广东金融高新区结合“珠三角金改”精神,确立了打好“亚太金融后援基地”与“广东产业金融中心”双王牌的思路。
“金融业本身是后援产业,它是所有产业的后台。”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认为,目前真正成功的产业金融密集区在广东省内还没有,金融高新区已经有了5年发展基础,又坐拥佛山庞大的企业升级换代需求,在金融高新区建设广东产业金融中心非常适合。
然而,在“亚太金融后援基地”已具雏形的背景下,广东金融高新区靠什么来扛起“产业金融”这面大旗?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少波认为,广东应该发展需求导向型的产业金融发展模式,而其基本特征则是围绕产业发展特别是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需求,构建一套完善的金融安排。
8月31日,千灯湖产业总部经济区正式启动,宣告自此率先扛起“产业金融”大旗,也成为广东金融高新区如何发展“产业金融”的第一份答卷。当天,包括广东产业金融研究院、佛山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佛山民营企业总部、佛山C时代软件产业园、国际金融信息科技产业园等相继揭牌、授牌或签约落户总部经济区。
千灯湖产业总部经济区的轮廓已大致勾画出来:这一经济区将通过三到五年建设,利用首期1000多亩土地空间,提供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载体。未来将引进国内外金融、科技企业总部,以及民营企业总部,建设一个集商贸办公、科技研发、电子商务及商业配套于一体的复合型企业总部聚集区。
从地图上看,千灯湖产业总部经济区内,已明确了万达商务中心、佛山民营企业总部大厦、佛山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佛山C时代软件产业园、国际金融信息科技产业园等总部平台及产业载体项目。预计随着众多项目的建成和企业进驻,将迅速汇聚过百亿产值。
金融科技产业共融打造“产业金融”腹地
“千灯湖产业总部经济区是珠三角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上台阶的需要,是建设广东产业金融中心的重要物理载体。”广东金融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传统经济模式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佛山引以为傲的工业园经济、马路经济乃至专业镇经济,开始触摸城市化滞后的天花板。“在对总部经济区内的项目进行调研时,我们接触了上百家企业,很多企业家都有相同的苦恼和需求。”上述负责人分析说,珠三角企业面对劳动力等成本上涨,传统出口优势下降,必须把做强国内品牌和渠道作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在这种情况下,越过工业园,让企业总部走进城市,就成为一个理想选择。
然而,在省内乃至国内各地都在发力“总部经济”的大背景下,相比其他各地,千灯湖产业总部经济区有何不同?优势何在?
广东金融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千灯湖产业总部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服务,坐拥广东金融高新区雄厚的金融服务资源,是广东金融高新区打造“广东产业金融中心”的核心腹地。在这里,通过金融支持产业发展,让金融创新为总部经济聚集优质市场要素;二是科技支撑,背靠佛山高新区珠三角国际科技园,既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创新,也通过佛山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为外向型民企由外销转向内销架构一种新的低成本市场销售路径;三是政府强力支持,将为落户总部区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政府服务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的成长壮大量身定制一整套方案,以“产融双驱”力促佛山乃至广东民营企业群转型升级。
构建常态化平台力促广东民企升级
8月20日,南海科技金融网上超市和科技金融俱乐部同时启动,这标志着广东金融高新区搭建科技与金融交流平台的常态化。
常态化平台,是广东金融高新区为“产业金融”提供的政府服务解决方案之一,而千灯湖产业总部经济区在背靠金融、科技、产业融合的基础上,获得由南海向总部经济区内企业提供的“全方位政府服务解决方案”,也是其一大“杀手锏”。
今年,佛山高新区核心园区迁往南海区狮山镇,欲与广东金融高新区实现无缝对接,实现高新区与金融区协同发展。具体而言,就是重点以佛山国家级高新区、广东金融高新区等为平台打造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鼓励发展各种类型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和科技保险试点。
8月1日,佛山高新区全面启动建设珠三角国际科技园,并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多家证券、创投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合作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
引导更多金融资本对接产业将变得非常重要,而其中的桥梁则看公共平台建设。目前,广东金融高新区正在形成“中国最佳私募基金创投集聚区”,已有48家PE、VC等机构聚集,注册及募集资金额达106亿元,预计年底增加到75家,资金规模达200亿元。此外,金融高新区还构建了包括融资租赁、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村镇银行在内的多层次的融资服务体系,为产业升级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刘少波认为,产业金融需要有针对性为企业成长壮大量身定制一整套政府服务解决方案,“构建若干推动产业金融发展的综合性平台,如产业金融的某种交易平台、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产业金融发展高端论坛等”。
科技金融网上超市正是金融高新区为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的常态化交流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登录网上超市发布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则通过平台发布金融产品信息。目前,南海区“选种育苗”计划中的重点扶持企业及战略合作金融机构,成为了网上超市第一批会员单位。
科技金融俱乐部则为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线下沟通的平台。俱乐部根据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的需求,定期组织策划各种交流活动,包括高峰论坛、投融资项目路演、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等。
“金融高新区为科技、金融、产业界之间搭建了这一互动平台,使银企之间多了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沟通桥梁,为促进银企横向交流合作提供了强大的系统支撑和机制保证”,农业银行南海分行行长陈南欢认为,常态化沟通平台的建立将实现政银企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