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金融合作 东莞挽留台商有了“新筹码”

7月25日,《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这被视为珠三角金改大幕将启。

  方案中提到,“逐步深化粤台金融合作,在东莞开展金融合作试点”。

  这两年来,粤台金融合作屡次被提起,并随着台资企业在粤经济现状变得日益急迫。

  相关分析称,随着大陆工资与原材料成本的增长,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的消失,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要求下,遭遇融资困难,许多中小台资企业缩小规模,甚至准备关厂撤离。而粤台金融合作的试点,或许有助于挽留东莞台商。

  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秘书长赵维南说:“很多台商已经在东莞立足多年,创下了基业,不会轻易离开,他们会顺应潮流,对企业经营方向作出调整,转型升级。”

  在莞台企融资难

  7月29日,在东莞市石龙镇国道旁的一家电子厂里,台商陈明台愁眉紧锁。他急需融资购置一批线切割机。

  他说:“我们台商在这里没有土地抵押,厂房也是租的,很难从这里的银行贷款。”

  而在过去的一周里,他最终联系上了一家具有台资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这批线切割机总价为147万元,首付47万元后,需每月分期偿付4.9万元,两年还款期结束,这批线切割机将过户到他的电子厂。

  “月费率不低,但能以这种方式买到这批线切割机,已经很幸运。”

  东莞市是全国台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城市。据东莞市台湾事务局2011年统计数据,在东莞运作且在政府部门注册的台资企业共有4100家,总合同利用外资16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在这4100家外资企业中,九成以上为中小企业。

  东莞市中小企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东莞市融资租赁市场规模约为60亿元,但当前东莞每年实际交易额不足5000万元。

  如今活跃在东莞的融资租赁公司不超过10家,包括远东国际租赁、日资欧力士(ORIX)和仲利等“海派”融资租赁公司;其中,邑富与东联为台资背景。

  7月30日,在东莞会展酒店大堂,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谢庆源对时代周报说:“现在台企融资很困难。在东莞的台资企业‘两头在外’,无论是向大陆银行还是台湾银行贷款都很难。眼下经济形势不好,订单减少、业绩下滑,即便获得了贷款的企业,其授信额也会被降低。”

  台商谢庆源来粤已经20多年,他在东莞有一家钢材公司、一家医院和两所学校,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大陆。

  谢所说的台资企业“两头在外”是指,很多台企总部在台湾,销售下游在国际市场,东莞只承担加工贸易部分,大陆银行对这些中小台企不了解,不敢轻易放贷;而台湾银行对台企在东莞的经营状况也不了解,同样不敢轻易放贷。

  谢认为,“台企遭遇的不单是融资难,还有货币清算难题。这次中央定东莞为粤台金融合作试点,能真正带来实际性的改变。”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