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一、发展租赁业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租赁业快速起步。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银监会颁布了新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商务部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并组织内资租赁企业开展了融资租赁试点,随着相关管理办法的实施和试点工作的推进,我国租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大力发展租赁业,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营方式创新。租赁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的创新,配置方式十分灵活。资金、设备、人才、技术和信用可以通过租赁在不同主体之间,实现跨国别、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跨所有制的合理配置。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能够有效促进银行由信贷金融经营向资产金融经营转变;制造业开展融资租赁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企业由简单产品销售经营向资产经营转变;服务业开展融资租赁能够有效促进服务公司由资产投入和服务一肩挑,向重经营服务,资产投资外包转变。通过上述经营方式转变,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能有效化解经营风险。
(二)有利于促进产融结合,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发展租赁业,能够有效促进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结合,提高制造商的销售规模,扩大承租人的资产投资,增加社会投资。特别是通过对实物流和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结构化交易安排,实现多种业态的融合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以适应各种个性化的融资需求,有效提升金融运行的效率。
(三)有利于拉动民间资本,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民间资本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租赁作为一种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可以分离的现代金融创新,能够有效拉动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领域。通过租赁使民间资本介入融资租赁、典当、商业保理等领域,还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促进就业,支持我国经济发展。
(四)为重大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典型的大型化、长周期、高效益、高风险的重要特征,在产业发展初期需要依赖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无论是在供给侧即制造商,还是需求侧即使用方,都面临融资困难,由此而形成供需脱节。而租赁业具有融物、融资一体化的属性,能够有效促进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供需双方结合。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型设备和大型生产设施等方面,租赁可以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如果能够在飞机、卫星、海洋工程装备、大型医疗器械等固定资产投资巨大的领域,大力发展金融租赁业,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投资、融资手段。
(五)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从金融机构角度看,由于租赁以融物为基础,以租赁物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为支持,使得与其相关的融资活动存在“真实交易”背景,保障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关信用交易建立在实质经济活动基础之上,是一种优化的“资产融资”模式。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信用支持,可以使金融机构自身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得到强化:一方面,由于锁定资金流向,使得信用交易透明度大大提高,金融机构对租赁资产和其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作出判断,比单纯直接依赖对客户信用判断更有利于防范风险。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专业化的融资租赁机构提供融资,可以实现资金优势与资产控制的专业优势互补,从而为化解租赁风险提供了物权保障,等于多了一道风险防范屏障。特别是由于融资租赁具有融资融物一体化的特点,夯实了相关金融交易的实体经济基础,有利于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消除经济泡沫、保障经济金融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二、大力发展租赁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一)加快构建租赁服务体系。要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大型制造企业组建综合性或专业化的金融租赁公司,使之成为租赁投资服务业的产业龙头。积极引导更多的设备制造企业、专业的销售和物流企业、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金融机构介入融资租赁业。争取到“十二五”末,能够建成机构类型齐全、服务领域宽泛、市场功能完善的租赁服务体系。
(二)适应宏观经济发展要求,加大租赁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的大型设备和大型生产设施的支持。要充分发挥租赁的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运作机制和平台功能,促进飞机、轮船、各类装备的有效运用,加快我国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和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租赁,引导银行和社会资金,也能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昨天上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五至十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发展路线图,提出了七大领域的二十项重大工程。为有效实施《规划》,需要切实做到企业主导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要创新金融机制,引导多方面资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必将为我们的金融租赁业开辟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积极引导租赁业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同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紧密衔接,可以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促进作用。
(三)积极开展国际租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发达国家曾采用租赁方式进入我国电信、航空行业,带动了他们的设备出口。今天,中国也可以运用租赁方式,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铁路、港口、电力、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开拓发展空间,实现与其他国家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四)积极拓展租赁业的融资渠道。各类租赁公司要以自己的租赁债权为资源,以项目融资租赁安全可靠的交易结构为优势,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努力改变融资租赁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的状况,逐步实现多元化融资。在拓展境内融资的同时,还可积极拓展境外融资。为此,一是可考虑适当放开境外借入外汇。在确保外债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根据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情况,核定外债规模。二是允许境外借入人民币。例如,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允许其在核定的外债规模内,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并调入境内使用等等。
租赁是对传统资产观念和投融资理念的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租赁重任在肩。愿租赁业界的朋友们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所面临的挑战,更好抓住机遇,运用租赁机制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更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全球经济复苏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