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日前,商务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告,拟于近期开展第九批内资租赁企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试点工作。按照相关要求,第九批试点企业应具备《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的基本条件。
据商务部的官方公告显示,第九批试点重点推荐以下企业:主要股东具有工业制造、大型工程施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背景;为各类国家重点开发新区、国家经济改革发展试验区的经济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对飞机、船舶、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产业链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具有较强海外市场开拓能力;具有较强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能力;经营管理方式对行业发展具较强示范带动作用。
其实自2004年起,商务部即会同国家税务总局开展了八批内资融资租赁试点工作。但这种“试点状态”一直使内资租赁公司在三类租赁公司中处于最弱势地位。例如,准入门槛最高。目前,金融租赁公司最低注册资金1亿元,外资租赁公司最低1000万美元,而内资试点租赁公司最低注册资金为1.7亿元。
不平等的内外资政策,引得租赁业内人士呼吁,尽快结束试点,进入正常审批状态。在去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成立仪式暨高峰座谈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内资租赁试点将加快。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短期结束试点或改为一年多次试点(过去为一年一次)的难度比较大,但每次获批的家数可能增加。在前八批试点中,最多一次为11家,最少一次只有2家。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李思明日前对外表示:“近几年,国内外大型设备制造厂商、银行等纷纷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公司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初期的32家发展到近280余家;业务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业务规模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跃居世界排名第二位。”
在近几年的国家重大经济金融政策中,融资租赁的功能受到格外关注。今年3月28日批准的《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
与此同时,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自身的增资是他们当前相当关注的话题。有消息称,为了自身的发展壮大,目前,融资租赁企业通过上市来获得更多资金的形式也正在业内逐渐开展,其中渤海租赁的上市就是国内融资租赁企业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除此以外,远东租赁也在不久之前以58亿港元在香港H股成功上市。
据悉,自2011年以来,金融系统融资租赁公司已经掀起股东增资的热潮,有分析认为,预计2012年将是继2007年融资租赁业增资扩容潮后的又一高潮。如日前有报道称,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扩充资本金一事得到了银监局的批复,注册资本金将由50亿元增加至80亿元;之后不久,招银租赁增资20亿元的申请已被上海银监局批复。而此前,民生金融租赁刚刚完成增资扩股,资本金增至51亿元。
“我们正在准备成立一只融资租赁的基金,2011年年底已经提交了申请,现正在等通知。”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如果这只基金能够成立,对解决融资租赁业资金问题将是一个突破。(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