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融资租赁的创业机会有哪些?

  融资租赁和实体经济结合紧密,人员结构也偏传统,受限于资金、体制和政策的非优待等多种原因,目前很少看到创新创业的团队和项目,有哪些机会可能在这个领域诞生呢
  
  融资租赁这几年在国内增长非常快,资产规模从2008年约1500亿快速增长到2014年的3.2万亿,已上升到全球第二大租赁市场。即使在这么大的体量之下,也还保持着50%的年增长率,预计将在2015年底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租赁市场。
  
  然而,虽然总体规模看似很大,但其实渗透率还相当的小,约5%左右,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租赁行业的渗透率在15-20%之间,导致到如此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行业集中度过高的原因,也就是说,中国大部分的租赁资产是集中在大型的设备上面,如飞机、船舶、地铁及大型国企央企在做的售后回租业务,其实变相就是信贷业务,真正支持中小企业的租赁业务占比是相当小的。因此,我认为在这领域有相当多的机会。
  
  对创业型企业来说,想进入租赁行业,选中的方向就宜小不宜大,模式要创新,最好选择小而分散的行业或业务模式。比如说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租赁公司与4S店合作做汽车租赁,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模式,4S店已布满全国,销售网络不缺,利用以租代售,为车主减少一次性购车支出,同时也促进4S店的销售,租赁公司也获得小额分散的优质资产,这是一种三方都受益的模式。再举例,办公租赁在中国也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在目前举国上下都号召大众创业的情形下,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设备租赁也有相当不错的市场空间。虽然风险会较高,但利用小额分散的原理,以及考虑到个人或中小企业市场的利润空间也是较为丰厚的,只要加强风控管理,在可控的坏账率范围内,这块市场也是有足够的盈利空间的。
  
  至于人才方面,近几年有大量的银行从业人员已经陆续的转移到了租赁行业当中,因为银行的发展也到了瓶颈阶段。这些银行的从业人员是相当适合做租赁行业的,融资租赁虽强调物权,但毕竟还是一个偏信贷的行业,这与银行从业人员的知识背影相吻合的。
  
  在资金方面,近一年来有较大的突破点。有不少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介入了租赁行业,看中了优质的租赁资产。互联网金融公司是偏好小而分散的租赁资产的,所以行业选择得恰当,与互联网金融公司一起合作,相信还是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的。
  
  浅谈几句,不到位之处请大咖指点,也祝创业成功。
  
  我觉得融资租赁本身的创业机会并非很多,因为融资租赁本身就是一个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看股东背景看的非常厉害。没有好的股东背景,缺资金、缺人才,加之现在大型的、专业的、专注细分领域的融资租赁公司纷纷大举进入,并且宏观经济下行、制造业低迷、消费增长乏力,从而所谓的创业机会几乎很难实现。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服务于融资租赁行业却有很多的可以实际操作的创业机会,特别是在融资租赁行业的互联网化方面。现在很多从融资租赁行业出来的创业者集中在:1.通过互联网金融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资金环节的服务,2.通过互联网电商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业务环节的服务,3.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项目信息匹配也反映了这一点。
  
  做这样的融资租赁行业互联网服务机构,首先是有空间。随着新一轮的政策利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规模迅速增大,未来超过十万亿的规模,所以我觉得服务于融资租赁行业,这里面其实有比较大的市场。
  
  其实也有需求。正如已有的创业者所意识到的,现在很多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化的意愿已经非常强了。虽然相比于传统的业务来源、资金来源、风险控制和资产管理,融资租赁公司会比外部的服务机构内行,但是在互联网方面,绝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是缺乏人才和经验的,而这一点又不能够短时间内通过内部资源解决的,所以客观存在需要依赖于外部力量实现互联网化的需求。这便是我觉得在融资租赁行业的好的创业机会。
  
  再次也有落地实行的先例。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有些融资租赁公司已经在自己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用户直接在电商平台上下单并选择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服务,这样就解决了融资租赁公司业务来源的互联网化;比如有融资租赁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可以解决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的互联网化;再比如现在还有很多融资租赁公司接入民营征信机构,从而解决征信数据单一来源于央行征信系统,实现互联网大数据的风控;比如有融资租赁公司和汽车运营商、电站运营商合作,可以直接将设备运行状态通过数据收集和处理发回到融资租赁公司,这样就提前锁定了融资租赁公司租金的来源,还解决了融资租赁公司资产管理的互联网化。
  
  最后就发展前景而言,未来直接打通从业务来源、资金来源、风控数据、资产退出渠道的融资租赁“互联网+”未必不是一件很长远的事情,当有了多方的参与,以及数量众多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在产业链融合、消费金融、消费理财方面能做的事情、能创新的点就非常多了,围绕个体之间的投资、融资、生产、消费等方面挖掘更多的需求出来进而满足,这部分是现在还没有一家做到的。
  
  当然就目前的现状而言,相比于银行方面的变革,融资租赁行业推广的范围还比较小(现在大多数银行已经纷纷在存、贷款两端积极互联网化,积极贴近用户)。融资租赁行业,因为其本身就融合着实物设备、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等多种因素,其与互联网的融合应该比银行走得更远。对于服务融资租赁行业的创业企业,应当时时思考的问题是——所能提供的价值在哪里,所能具备的竞争力在哪里。
  
  以上是我的观点,不知正确与否。最近也想推动几个新的项目合作来尝试,看是否能做出成型的可以推广的模式,毕竟这是一个之前没有多少人深究过的新的领域,欢迎一起探讨。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