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京时间1月13日14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通过官网发布了全新的租赁会计准则正式文本(IFRS 16 - leases)。
根据新版准则,对于承租人来说,所有租赁业务(除了12个月以内的短期租赁和低于5000美元的小额租赁外)都将参照现行的融资租赁业务纳入资产负债表内。对于那些租赁(尤其是经营租赁)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例如商业贸易、金融和交通运输行业,资产负债率将可能会有明显扩大,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财务指标将受到影响。
相对而言,出租人(不限于租赁公司)的会计处理方式则与现行准则基本一致(即继续区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对于正在飞速发展的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来说,这应该会是一个受到欢迎的好消息。
如果从2009年3月发布第一版讨论稿(DP)算起,加上2010年、2013年分别发布的两版征求意见稿(ED),此轮关于租赁会计准则的修订历时已有七年,可谓一波三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引发广泛关注的2013版征求意见稿。由于其中提出的双模型(即针对不同类型的租赁物,要求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能带来复杂的计量和披露要求,在IASB所收到的创纪录回函当中受欢迎程度并不高。有鉴于此,在本次发布的正式准则文本中,IASB已放弃了双重模型,力求尽可能对会计处理方案予以简化。
另外,今天发布的国际租赁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即将发布的美国版准则并未如预期那样实现完全趋同,主要体现在美国准则要求针对不同的租赁类型采用两种方法确认租赁费用。对于那些在多地上市并且需要同时按两种准则编制财报的公司来说,可能带来额外的转换成本。
根据公告,上述新版租赁准则将于2019年1月1日开始施行。由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与国际准则实现了趋同,我们预期中国财政部也会在未来一年内发布修订后的中国准则文本,作为中国企业今后对租赁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的依据。对于相关后续进展,我们也将保持持续关注。
新的租赁准则适用几乎所有资产类型的租赁安排,以下资产类型的租赁安排除外:
对于出租人而言的无形资产的租赁
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权的租赁
生物资产的租赁
新的租赁准则的主要变化包括:
大多数租赁安排中,承租人将同时确认一项资产和负债。
与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规定不同,对于承租人而言,新的租赁准则不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新的租赁准则下,承租人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概括如下:
会计确认:当一项合同建立于使用一项已辨认资产(无论使用条款是否明确),或者当承租人根据合同有权决定该项可辨认资产的使用以及有权获取与使用该项资产相关的几乎所有的经济利益时,承租人可以根据IFRS16确认一项租赁安排。
初始计量:承租人根据租赁付款额现值来对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进行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承租人通常使用直线法对使用权资产进行折旧,折旧年限为租赁期和使用权资产的使用寿命中较短者;承租人根据租赁期开始日确定的折现率,使用利率法确认每个资产负债日的租赁负债。
低值资产和短期租赁安排中,承租人对租赁安排可选择不同的确认和计量方法。
对于低值资产的租赁和对于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的短期租赁安排,承租人可以选择按照直线法直接确认租赁费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了价值5,000美元以下的相关资产可能被认为是低值资产。
新的列报和披露要求
新的租赁准则对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列报有新的要求,即确认的一项资产与负债,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与其他资产与负债分开列报,或者可以与类似的相关资产与相关负债列报在一起,同时在类似的相关资产与负债的披露中单独列报一项资产与负债的金额。
新的租赁准则对承租人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列报要求,与现行融资租赁对承租人的列报要求大致相同。
租赁现时在会计上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作不同的处理。融资租赁需要上表,即在财务报表上同时确认资产及对应的负债;经营租赁不需要上表,只是在租赁期内按直线法确认租赁费用。新租赁准则下,除了短于12个月或是小额资产的租赁,其他所有租赁都将要上表。
这意味着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将随着现时经营租赁的租金承诺而相应大幅度膨胀。此外,经营租赁承租人的费用分摊将由现时的直线法(每月一样的租金)变为与融资租赁一致的前大后小模式,即在租赁期的前半段时间内的租赁费用(即资产折旧加上利息)要高于现行租赁准则下直线法确认的经营租赁费用。
出租人
虽然出租人的会计处理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新租赁准则更新了对租赁定义、转租、合同合并和分拆等问题的指引,出租人仍有可能受到影响。
更为关键的是,承租人会计处理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承租人重新架构租赁安排,并进而影响出租人的业务模式及与承租人的商业谈判。
新准则的具体影响包括:
承租人
租赁现时在会计上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作不同的处理。融资租赁需要上表,即在财务报表上同时确认资产及对应的负债;经营租赁不需要上表,只是在租赁期内按直线法确认租赁费用。新租赁准则下,除了短于12个月或是小额资产的租赁,其他所有租赁都将要上表。
这意味着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将随着现时经营租赁的租金承诺而相应大幅度膨胀。此外,经营租赁承租人的费用分摊将由现时的直线法(每月一样的租金)变为与融资租赁一致的前大后小模式,即在租赁期的前半段时间内的租赁费用(即资产折旧加上利息)要高于现行租赁准则下直线法确认的经营租赁费用。
出租人
虽然出租人的会计处理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新租赁准则更新了对租赁定义、转租、合同合并和分拆等问题的指引,出租人仍有可能受到影响。
更为关键的是,承租人会计处理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承租人重新架构租赁安排,并进而影响出租人的业务模式及与承租人的商业谈判。
公司在哪些方面可能受到影响呢?
财务报表及财务指标:承租人由于资产、负债同时增加,再加上费用确认时间发生变化(前大后小),导致许多常用财务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息税前利润,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回报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亦同时产生变化。
业务决策:现时,承租人选择租赁而非购买固定资产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避免在财务报表上反映负债。因此,新租赁准则可能影响“买还是租”的业务决策,相对应,出租人的策略也需要进行调整。
与其他业务合作伙伴的合同:财务指标的变化可能会使企业需要与借款方重新商谈借款合同,与供应商重新商谈付款信用期条款等等。
薪酬考核:如果企业的薪酬计划需参考财务指标,可能需要重新制定薪酬考核标准。
税务影响:费用确认方式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税款实际支付的金额与时间。
系统和信息:新准则将需要许多以往不在财务报告系统内归集的信息,企业可能需要更新现有的系统以搜集租赁相关的信息。
控制和流程:新准则要求进行更多的判断和披露,因此可能需要更新控制以及流程。
预算:新准则下承租人的资产、负债以及费用都会发生变化,这些都需要在预算中进行考虑。
投资者关系以及监管资本: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方都需要了解新准则将会如何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应当考虑何时以及如何与其进行沟通。另外,企业还需要考虑监管方面的要求,例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
哪些行业可能会受到影响?
早做准备,应对变化
尽管准则的生效日为2019年1月1日,然而许多租赁合同的期限都较长且影响广泛,同时考虑到清点以及评价合同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程,因此企业应当现在就评估其影响并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