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的融资租赁行业再次面临深刻的调整与转型挑战,业内有识之士无不在思考未来。转型之路必定是充满荆棘,唯有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才能找到方向。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全国性融资租赁行业组织,我会推出“星火专栏”,发布专业人士的点滴之言,以论行业发展,助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愿今日星火之语,成未来燎原之势,与业界共勉!
发挥融资租赁工具的逆周期特点
融资租赁具有逆周期的特点,目前表现出的明显的顺周期特点成因很多,核心成因一是传统信贷供应不足与不便利,二是经典融资租赁业务模式的能力要求高于很多融资租赁企业具备的实际能力,三是过去若干年对于“规模”的追求。三个主要成因推升出了“融资性售后回租赁”产品,这个在成熟市场的小众产品成为我国融资租赁市场的大众产品。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最主要的融资工具,融资租赁“基于标的资产”的风控特性在经济下行的时期比传统基于“过度抵押担保”和债务人“主体信用”的信贷业务更具优势和合理性。经济下行期,具有强大租赁标的资产管理能力的融资租赁公司具有独特的风控能力,能够强有力的发展业务,支持实体经济。
标的资产价值曲线是风险管理的生命线
建立并管理租赁标的资产的价值曲线是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管理与传统信贷的主要区别,对融资租赁公司而言是最重要的任务。有了这条价值曲线,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对租赁标的物的价值进行更有依据、有系统的管理,与传统信贷的风控管理能力的差异化是融资租赁公司能够提供更务实、更接近实体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在资产转让市场尚欠系统性的今天,应该采取长短期发展并重的策略。长期角度,融资租赁业与制造业应紧密合作,获得政府支持,推进“各类资产交易市场”的发展,形成公开市场交易机制,为租赁标的物的价值管理提供基础。短期角度,融资租赁公司应该为租赁标的物的管理建立独特的“专业微环境”,设计和管理各自标的资产确权、监控、维修保养、取回、再处置的流程。标的资产的价值管理不仅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也是重要的盈利来源。没有可靠的资产再处置市场是制约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遏制融资租赁行业有效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也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市场瓶颈之一,应该引起国家层面以及跨行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