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百应融资租赁总经理黄大柯: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融资租赁交易模式是供给经济理论应用的微观案例,提出此观点,并非牵强附会。首先,典型融资租赁交易就是出租人(资金供给方)针对承租人(生产设备使用方)拟购买的生产设备进行中长期配套融资,承租人通过使用新设备产生效益并以租金的方式分期支付给出租人。
  
  其次,我们看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供给经济理论的应用),一般认为,中央政府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培育新的供给,支持那些需求尚未被满足的产业和行业,比如生产更多高质量的消费品和高端机械;二是提高企业效率,包括增进创新和研发,降低各种税费和制度性成本;三是清理过剩产能,加速国企改革。这三个方面都有一个共性的东西就是“先进的生产设备”,要么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高品质的产品、要么生产出先进的高质量的生产设备、要么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替代低效率的生产设备。这个“先进生产设备”在市场上进行流通,无论买或卖都需要企业进行外部融资,也就是“先进设备”这种固定资产的投融资问题。
  
  回顾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史,这种商业模式恰恰就是为了解决企业一次性购买先进设备投资压力过大这一问题而出现的,当然早期主要是针对进口设备。一个重要事实是,在决定一个设备融资租赁项目能否成功时,出租方(资金供给方)具有压倒性优势。至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从融资租赁的商业模式和供给侧改革的制度安排上,二者可以完美的结合。
  
  供给经济学的核心是供给创造需求,因而我们的改革就是政府从供给侧进行干预,推动生产要素从供给过剩、供给老化的行业向新供给形成、新供给扩张的产业转移。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避免用行政手段强去产能和力保僵尸企业两个误区,着重进行市场引导和提供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保障工作。市场现实是,当前中国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资金、领域、技术等诸多不能完全自我排除的困难,需要政府进行扶持和引导。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针对先进制造和先进设备进行点对点支持(财政或税收等方面),把经过充分论证的扶持政策和制度规定(如税收优惠、利息补贴、鼓励行业)等,设定在供给侧,也就是在设备融资过程中,利用融资租赁模式,创造一个环境,促进企业使用那些政策上希望普及的特定设备或机器,或引导企业将资本投放到某个特定的地区或领域。这也正是日本政府在1960年代大力推广“制度租赁”制度,避免政府扶持盲目性,使政府各项扶持措施准确及时落地,大幅提高政府引导效率,成功的推动了日本制造业在全球的崛起。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巧妙运用融资租赁这种全球成熟的商业模式,必将是中央政府推行供给侧改革最有效的微观政策工具之一。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