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黄金十年”用来概括某一个行业的阶段性发展状况,无疑是很高的评价。对于信托、金融租赁、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业而言,几十年的发展轨迹中不乏跌宕起伏,而近十年来的发展,又何尝不是“黄金十年”?
回顾过去十年,这些行业曾经有过迷茫中的求索,有过惨痛的教训,更有成功的喜悦。在人们的关注下,良好的外部环境正在营造,合乎本业的经营模式正在建立。经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之后,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展现。正所谓温故而知新,任何行业都是在对过去的总结、反思中不断提高和发展。为此本报推出信托、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三位行业协会会长专访,通过与几位行业协会会长的对话,读者不仅看到行业十年来高速发展的脉络,也能与他们一道憧憬未来。
如果把融资租赁比喻成一群高飞的大雁,那么金融租赁无疑就是其中的领头雁。在过去十年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2007年修订后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为银行业进入融资租赁行业打开了大门,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加入,壮大了融资租赁的队伍,使得整个行业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专业委员会会长、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鹏,请他评价融资租赁业、特别是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历程,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
记者:2007年修订后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出台对融资租赁业的影响如何?请您谈谈目前融资租赁业的基本情况。
李晓鹏:在融资租赁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低谷到复苏一个艰难的历程。以2007年修订颁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为标志,我国租赁业进入了发展新时期。截至目前,先后有工行、建行等十家银行机构筹建或参与筹建的金融租赁公司成立,扭转了租赁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的弊端,提高了融资租赁行业在中长期融资市场中的地位,提升了金融租赁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我国融资租赁业已成为全球租赁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截至2012年二季度,整个融资租赁行业租赁资产近万亿元,较2007年末增长了30多倍。19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已超过6600亿元,占整个行业的2/3强,净利润近50亿元。融资租赁渗透率不断提高,对提升实业投资水平、促进企业生产销售、调节进出口贸易结构、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
记者:金融租赁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请您谈谈金融租赁的发展具有哪些特征。
李晓鹏: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有如下几个特征:
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资产质量稳步提升。金融租赁行业的资产规模在2007年末的基础上增长了30多倍,资本金数量由2008年的257亿元增加到目前的600多亿元。
资产行业分布广泛,服务领域不断增加。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范围涉及了设备投资的各个领域。在航空、航运、电力、机械、医疗、印刷等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品线,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了融资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
重视创新,不断形成自身的业务特色。金融租赁企业深入发掘租赁业务的本质特色,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推出了多样化的业务品种。比如工银租赁先后开展了具有重要引领意义的保税租赁、人民币跨境租赁、直接批量购机业务等典型创新突破工作。江苏租赁和华融租赁的中小企业租赁也做得有声有色。民生租赁在公务机租赁方面,在市场上有很好的反响。
另外, 管理水平与金融租赁行业的市场影响力都有明显提高,也是当前金融租赁业呈现出的新特征。
记者: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对于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哪些有意义的探索?
李晓鹏:我国融资租赁业重生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与融资租赁具有融资与融物的双重特性密不可分。租赁公司以融物代替融资,能够保证资金直接进入实体经济,其意义和作用,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租赁业,能有效促进产融结合,拉动有效的投资需求。租赁公司直接购买租赁资产,提高了制造商的销售规模,扩大承租人的资产投资,增加社会投资。对实体企业而言,降低了资产负债率,实现了资产轻量化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第二,有助于促进贸易的平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升级发展。当前中国国际贸易收支面临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影响出口增速、发达国家高端产品对中国出口实施限制等问题。融资租赁的国际化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租赁公司可以调节中国的出口;融资租赁可减少贸易统计中的出口额,减少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阻力;融资租赁可以通过从国外采购而直接拉动进口,同时降低企业的初始投资要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还有一点,外汇储备投资可以改变思路,可以向租赁公司出借外储资金,通过融资租赁投资海外基础设施和设备,有助于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促进贸易的平衡发展。
第三,有助于完善金融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与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可利用租赁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有效对接,完善中国金融结构、解决经济主体的负债率过高、地区资本积累及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既为解决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疏远化”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国家实施经济和金融的宏观调控、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地区平衡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
第四,能够使得更多中小企业获得便捷融资服务。
实践证明,融资租赁能够有效沟通工业、贸易、金融不同商业领域,引导资本、资产的有序流动,既为企业以较少的投入而迅速获得扩大投资所需设备的使用权提供了便利,又为银行及其他机构资金提供了一条安全的投融资渠道,融资租赁应该发展成为我国社会资金配置的一个重要渠道。
记者: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过哪些问题和困惑,是如何克服的?未来金融租赁业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李晓鹏:我国金融租赁行业,从零起步, 抢抓机遇,不断适应经营环境和市场变化。同时金融租赁行业面对问题,积极开拓思路,在实践中创新,才有今天的发展规模和态势。
遇到过很多的挑战。比如飞机租赁,金融租赁企业开创了国内保税租赁模式以及“中国SPV”模式,打破了国外租赁公司对我国飞机租赁市场的垄断。现在,为了提高航空业务的持续竞争力,金融租赁企业开始直接批量订购飞机,工银租赁就在去年和今年两次批量订购空客飞机,进入了航空业务的深水区。
比如资金来源和融资成本的问题。2011年,流动性紧缩、资金来源与融资成本是困扰各家租赁公司业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各家租赁公司积极研究应对策略,确定了同业拆借、利用外债指标、境内外资产转让业务、推进境内外金融债发行等十多项措施,成功应对了流动性紧缩的问题。
近年来,金融租赁行业相关政策制度在逐渐改善,行业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日益显现。但同时,在现有国内法律、会计、税收和监管体系下,金融租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存在如下主要方面的问题:一是外部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二是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和交易模式仍较单一,且业务领域同质现象明显;三是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我们建议健全与租赁有关的财税政策、推动多渠道解决租赁公司资金来源及融资管理、给予适当的外汇优惠政策。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根据预测,到2017年中国GDP达到64万亿元,按照金融租赁行业GDP的渗透率2%计算,预计到2017年金融租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同时,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使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既面临着新机遇、新市场,也必然伴着新风险、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