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人物名片
赵志恒,男,1949年生于保定,1968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高级经济师。
2004年加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现任公司副总裁,主要负责公司生产、市场、质量、人事、行政、企管等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生产和管理工作经验,在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4年至2005年,英利总投资6亿元的二期扩建工程,使公司产能得到快速提升,实现公司超常规跨越发展,2006年参与公司三期500兆瓦工程的建设,建成投产后将使英利一举跨入国际光伏行业一级方阵。
2011年,赵志恒成为英利在天津项目的总指挥,在他的带领下,英利完成了在天津的产业布局,成为新能源企业落户天津的成功案例。
布局天津
“天津速度”驱动“英利速度”
政策、港口、工业、人才和金融这五大优势,是英利选择天津最为看重的。
从实际效果看,我们深感落户天津选对了!在项目推进中,天津速度驱动英利速度,项目实现了快速投产,迅速见效。
记者:英利选择天津主要看重天津的哪些优势?
赵志恒:英利是被天津五大优势所吸引:
一是政策优势,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功能定位包括“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国家对滨海新区的政策支持使得光伏产业在天津有着肥沃的发展土壤;
二是港口优势,天津港是世界第四大港,有连接世界的班轮航线,英利出口的货物从天津港出发将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而东疆保税港区作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更加有利于英利开展保税业务;
三是工业基础,天津作为老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新能源新材料更是天津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之一,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已经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英利光伏正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四是人才聚集,天津是人才高地,高校云集,培养了众多科研人员,而天津的职业教育突出,培养了技术出众的蓝领人才,这些人才将支撑产业今后可持续发展;
五是金融环境,天津金融环境好,银行在此聚集,对实体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大,银行给予了企业有力的融资支持,天津金融创新中的融资租赁,也为企业盘活资产提供了全新的尝试。
记者:英利天津的几个项目进展如何?
赵志恒:去年3月,位于东疆的英利天津光伏口岸基地开工建设;去年12月28日,位于东疆的英利绿子食品公司7500吨橄榄油分装生产线正式启动,首瓶绿子橄榄油成功下线;去年12月16日,英利在东疆成立的天津鑫海融资租赁公司挂牌;今年1月12日,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300兆瓦光伏完整产业链项目组件下线,这不仅代表着英利集团光伏产业布局天津战略的成功实施,也表明英利这家光伏巨头在目前的光伏寒冬期内将更具话语权和竞争力。
记者:英利在天津的项目进展速度很快,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赵志恒:以英利位于东疆的绿子橄榄油项目为例,去年3月30日奠基;4月建筑设备进场;5月预压降水夯实地基;9月正式开槽;10月搭建厂房钢构;12月28日首瓶绿子橄榄油成功下线。从奠基到投产,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橄榄油生产线仅用了9个月时间,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中,绿子秉承英利的铁血传统,又一次刷新“英利速度”。
此外,天津英利一期300兆瓦完整产业链项目于2011年3月11日奠基,5月11日破土动工建设,到第一块组件成功下线仅用时8个月,创造了光伏行业又一个新的“英利速度”。
这些项目的快速推进首先得益于天津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氛围中,英利在天津的各个项目,在“天津速度”的驱动下,再次刷新了“英利速度”。今后,天津英利将全力推进后续项目建设的进展速度,让这些项目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双反”背后
光伏“冬歇期”的一股暖流
2012年,中国光伏行业两个分水岭最终会见分晓:哪家企业更具竞争力,谁在整合中被淘汰,谁能可持续发展,谁能趁机抢占更多市场,“谁上岸、谁裸泳”,今年将见分晓;在不依靠政府补贴情况下,能够做到平价上网,最终实现市场化模式,今年将见分晓。
记者:美国“双反”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影响大吗?
赵志恒:美国“双反”对整个光伏产业带来很大影响。今年3月和5月,美国商务部相继出台针对中国光伏出口产品的“双反”初裁税率,国内光伏厂商将面临惩罚性关税。由于英利在全球具有多元化的市场基础,去年美国占英利整个市场份额的15%,达240兆瓦,因此,目前英利仍在正常进行对美国出口光伏产品的生产,不会对生产进行调整。此外,不在中国大陆生产的电池做成的组件不受反倾销限制,因此可以走“迂回路线”。例如,在天津生产的光伏产品就是安装的来自台湾的电池,虽然比自己生产的成本高些,但是仍可占据美国市场。
其实,与“双反”相比,产能过剩才是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暴利的驱动下,很多小企业蜂拥而上,把市场搞乱了,而整合是必然结果:一些大企业,依靠品牌质量信誉,尤其是终端客户树立起来的信誉,可以保证企业发展;而一些小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在国外无法获得良好的信誉,这些企业将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所以,英利作为行业领军者认为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整合将给有品牌有信誉的大企业带来好机会。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记者:中国光伏行业去年进入“冬歇期”,英利实际情况如何?
赵志恒:2011年以来,在全球光伏行业剧烈动荡、欧债危机加剧和美国“双反”等不利情况的影响下,去年下半年国内光伏行业开始整合,英利抓住机遇,进行品牌营销,坚持“不减薪、不裁员”,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成本和品牌优势积极应对,以可靠的质量和良好信誉占据了更多市场份额。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开始全员范围的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号召大家比干劲儿,通过各个子分公司之间的对比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形成一种“人人想创新、人人敢创新”的氛围,当然我们也拿出了专项资金,进行奖励。
这让英利感觉到,在“冬歇期”趁机扩大市场的时候到了,别的小企业在发抖甚至是被淘汰,而英利觉得“我们盼望已久的好机会终于来了”。在去年全年完成1.6吉瓦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亿美元,销量环比增长44.4%,位居全行业第一,今年上半年组件销量完成1.13吉瓦,销量已稳居世界第一的地位。
记者:中国光伏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赵志恒:目前欧债危机只是影响到欧洲国家对光伏发电的补贴政策,政府对太阳能补贴的力度将有所减小,但是太阳能发电的价格优势已经显现。正是因为中国光伏企业的技术研发,才使得光伏设备发电成本不断降低。
在欧洲,没有补贴的市场化趋势已经出现:以西班牙为例,已有2年没有政府补贴,但由于光伏发电成本降低,没补贴的太阳能10欧分/度,低于老百姓买到的18.6欧分/度,在没补贴背景下的“价格倒挂”,将推动政府部门制订新政策,支持未来光伏发电发展,这种市场化的发展,将在欧洲阳光资源好的国家率先出现,磨合一两年后,太阳能发电将像买家用太阳能热水器一样走进千家万户。
此外,未来东南亚将是光伏行业的新兴市场,受核电站关停影响的日本也将有大量需求,国内的光伏电站建设也将带动光伏行业发展,英利也将致力于“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而在目前国内“保增长”这一大背景下,英利将借此时机,把项目做大,争取到 2014年整个集团实现5吉瓦,让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继续保持下去。
足球营销
提升品牌全球美誉度
英利赞助2010年南非世界杯,有人估算英利大约要花5.4亿元人民币,也有的说是2亿元,但实际费用远没有那么多,我们始终对这一数字保密,世界杯的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中国赞助商,英利一夜之间为世界瞩目,这个钱花得值。
记者:英利从何时开始与足球结缘?
赵志恒:2010年南非世界杯,“中国·英利”第一次将中国国名、中国汉字、中国舞狮、中国脸谱等中国元素展现在世界杯赛场,英利品牌在全球迅速提升。
英利一直通过足球营销进行品牌推广,并且因此有效开拓了国际市场。2006年,为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的主赛场凯泽斯劳滕球场安装1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提供球场照明;随后在2006到2007赛季赞助西甲劲旅奥赛苏纳球队;2010年,以全球首家赞助世界杯足球赛的中国企业的身份亮相南非世界杯;2011年1月22日,英利又正式成为德国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的高级官方合作伙伴;6月8日,2014巴西世界杯赞助权再次收入囊中;8月,宣布赞助美国足协、美国男子足球队,美国女子足球队以及国家青年队首个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官方合作伙伴,合作时间持续至2014年底。
记者:英利“圈地”足球意欲何为?
赵志恒:德国、美国等国家正是英利光伏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这种赞助世界杯的方式,让英利的知名度迅速提高,最终带来市场份额的稳步增加。赞助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英利意指光伏新兴市场,更是提出布局光伏大众消费时代的口号。英利作为首家赞助足球世界杯的中国企业,大幅提升了品牌在全球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产品溢价能力大幅提升,成为了全球著名光伏品牌。
国内营销方面,英利再次抢占先机,联合中国足协关注青少年足球,为素质较高的足球苗子提供出国踢球、培训的机会。2012年3月31日,“携手英利直达拜仁慕尼黑”中国校园足球U16希望之星校园足球选拔赛在天津举行,赛后产生了10个赴德国名额,参加2012年拜仁“慈善青少年世界杯”。
数据显示,英利2012年全年的出货量预计达2.4至2.5吉瓦,国内市场将达到800至900兆瓦,中国将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其第一大光伏市场。由此不难想象,在美国“双反”、欧债危机、主要光伏市场补贴下调的情况下,英利支持国内校园足球也是其中国市场开发的举措和策略。
7月24日,我们利用拜仁高级合作伙伴的身份,把拜仁一线队请到中国同国安队进行一场足球友谊赛,也是我们国内足球营销的一部分。除了推广品牌,我们要把太阳能绿色电力正在平民化这一概念进行全民普及。
企业文化
一流企业经营的是哲学
“讲政治、防风险、树品牌、谋发展”是英利始终坚持的工作主线,“勤奋、诚实、道德、忠义”这8个字是英利价值观的突出概括,英利集团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特别是在光伏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够逆势上扬,离不开英利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以及企业始终贯彻的企业文化。
记者:英利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为什么抓党建?怎样抓党建?
赵志恒:就在前几天,天津英利的党建知识竞赛刚刚结束,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英利自发感觉党建工作对民营企业重要性:从外部讲,民营企业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只有政府对民营企业支持,企业才能够快速发展;从内部讲,英利员工平均年龄26岁,如何让80后、90后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占据意识形态的制空权,增进员工对党的认识,就显得至关重要。
于是,英利创建了独具特色的非公企业党建,天津作为英利国内四大基地之一,英利党建模式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并枝繁叶茂。按照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的说法,“党建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指路明灯。”
英利借鉴部队“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提出“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企业发展到哪里,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员活动就开展到哪里。英利还把党员安排到生产、经营、科研等一线关键岗位,企业最核心的重点项目由以党员为骨干的科研团队完成;在企业链条的各个环节都设有“党员先锋岗”,带动广大员工创先争优,党建成为企业飞速发展的动力源泉,提高了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英利还坚持推行“双优双培”工作机制,即“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
记者:在走廊的宣传栏上贴着“一封家书”、“红色之旅”等职工活动的照片,这些是英利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吗?
赵志恒:6月27日清晨5点多,天津英利的厂区里就已经支起大锅、备好劈柴,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带着总部一行人早早开始忙碌起来,亲自为天津英利的员工们炖鱼、炖肉,为大家鼓舞士气,让员工在英利的大家庭中,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心。伴随着不远处炖鱼、炖肉的香味,此后举行的座谈会以沙龙围坐的方式,员工们围坐一起了解当前光伏市场最新情况,真正体会到了公司“像家庭”的企业文化氛围。这口炖鱼炖肉的大锅,董事长苗连生带着走遍了保定、衡水、天津和海南海口的四大英利产业基地,连续炖鱼12次。
这就是英利企业文化的一个缩影。2008年,英利提炼出“像家庭、像学校、像部队”的“三像”文化,这是英利企业文化的核心:像家庭,亲情关怀;像学校,成长进步;像部队,纪律管理;英利的企业文化还有“四为”: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谋求发展;为社会承担责任;为企业创造未来。
“三像四为”的哲学含义在于,“三像”核心是“人本”,是对人的尊重,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是“天人合一”朴素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四为”是英利核心价值所在,是英利的不懈追求,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哲学思想的运用和实践。
如果将企业列为三类,即:一流企业卖标准,对应经营哲学;二流企业卖品牌,对应经营理念;三流企业卖产品,对应经营管理。目前,英利已至品牌营销阶段,正向虚拟经营、输出标准的方向前进,任重道远,善莫大焉。
瞩目天津英利
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英利)成立于2011年3月17日,公司注册于滨海高新区滨海科技园,主要经营范围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铸锭、切片、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注册资本为4.9亿元人民币,由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中国)100%出资设立。
英利在天津投资建设光伏产业基地,是英利集团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和战略布局调整的重要内容,在英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期300兆瓦光伏完整产业链项目,占地408亩,总投资15亿元,2011年3月11日奠基,5月11日开工建设,力争在2012年1月中旬投产,创造光伏行业最快建设速度。到2015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天津英利总投资将超百亿元,建成占地2500亩的1吉瓦光伏完整产业链和3吉瓦组件封装项目,产能全部释放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400亿元,提供15000个就业岗位。
天津英利隶属于英利集团,该集团创建于1987年1月15日,1998年进入太阳能光伏行业,2007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新能源投资和经营管理为主业的国际化企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是中国唯一一家赞助南非和巴西两届足球世界杯的公司。
目前,英利集团总资产366亿元,员工2.6万人,员工平均年龄25岁,共辖75家子分公司,总产能2.6吉瓦,市场占有率接近10%,在河北保定、衡水、天津滨海新区和海南海口建有四大产业基地,在欧洲、北美、南美和东南亚等17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记者印象
稳如泰山的“领头羊”
专访赵总当天,当记者走进天津英利厂区大院,就看到大锅炖鱼炖肉的场面,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从河北衡水赶来天津,亲自为天津英利的员工们炖鱼、炖肉,为大家鼓舞士气鼓足信心,这样的场景是记者第一次见,而且是一次不期而遇,包括天津英利的员工事先也不知情。伴着鱼香肉香从远处飘过来,在赵总的办公室里开始了这次访谈。
作为英利天津项目的总指挥,赵总给人的印象是稳重谦和、思路清晰,有那种坐镇一方、运筹帷幄、稳如泰山的领军之气,英利作为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头羊”,管理者的气度已经显现。作为一个共和国同龄者,赵总曾任国企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而这样的国企管理背景,让他既有“讲政治”的思想高度,也有大型企业规范管理的成功经验。
在中国光伏行业的“冬歇期”当中,记者在天津英利却感受到一股暖流。在英利的厂房里,干事创业的激情无处不在,即使在美国“双反”、欧债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英利在天津投资的多个项目全速前进。
2014年,整个英利集团将实现5吉瓦生产能力,天津将占其中的1吉瓦,天津也将在国内光伏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天津八大优势支柱产业之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随着英利光伏、华锐风电、友达光电、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一批项目的建成投产,天津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生产基地。“天津力量”的浓厚氛围吸引这些有实力的企业蜂拥而至,而“天津速度”正在驱动这些企业快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