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自2013年8月两江新区获批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工作以来,牢牢抓住中西部唯一试点区的良好契机,积极发展商业保理业务,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底,已正式成立27家保理公司,注册资本共计26.41亿元。近日,两江新区组织召开商业保理和融资租赁工作座谈会,新区将着重打造两大新型金融产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主渠道。
据悉,开展商业保理试点以来,两江新区对股东净资产、高管资历、注册资本金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入驻商业保理公司具备强大的投资实力和经营能力。截止去年底,两江新区已正式成立26家商业保理公司、1家金融保理公司,注册资本共26.41亿元,在谈商业保理公司超过50家,业务范围涵盖汽车、电子信息、摩配、高端装备、物流、医药、商贸等多个领域。经过1年的实际运行,已开业的11家保理公司共开展业务192笔,保理总规模9.16亿元,平均每笔近500万元,保理业务总收入实现2156.2万元。在融资租赁方面,辖区内共22家企业(新区工业开发区6家),占全市数量的73%,注册资本金合计68.37亿元,其中全市仅有的昆仑和渝农商两家金融租赁公司落户于两江新区,注册资本金合计85亿元。
两江融资租赁公司和重庆雅实融资租赁公司表示,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可实现长短互补、联动合作、资源共享,租赁可以成为保理的业务提供方,提升金融的服务能力。各家银行纷纷表示,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将大有可为,三者之间应是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的意愿强烈。中国建设银行、平安银行、重庆农商行等已在产品创新和深度合作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商业保理市场巨大,要坚定信心发展,商业保理和融资租赁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银行业需要给予支持,协调用好现有的征信体系,形成信用平台,加强风险控制,互联互通,互助共赢,将两江新区打造成为西部保理中心。” 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何友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