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为船舶和飞机融资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航空、农业、高科技等重点产业对融资的需求更为突出。本文将从现状、趋势、机遇等角度,多方面探索海南融资租赁业未来发展方向。
01;现状:自贸港背景下融资租赁业发展初具成效
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探索先行示范区效应。
随着融资租赁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海南省在《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和《海南省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利用“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特殊财税制度,和第五、第七航权的开放优势,在海口江东新区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率先进行融资租赁政策、功能和制度创新,打造融资租赁发展集聚区。
海南融资租赁业初具规模,船舶航空领域蓄势待发。
基于地缘优势和区位特点,海南在船舶和飞机融资租赁业上持续优化布局。2021年3月,海口江东新区已经实现首个通航飞机租赁业务、首个国产大飞机租赁项目、首单船舶租赁业务等三大“首单”。截至2021年5月,注册地位于海南省且注册资本大于1亿元的融资租赁企业已有9家,产业聚集初具规模化。
02;趋势:多重优势叠加,融资租赁业发展潜力巨大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助推融资租赁业高质量发展。
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海南融资租赁业将借政策之势,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融资租赁赋能实体经济空间较大。
从发展趋势来看,海南提出构建“3+1+1”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制造业在投资中的占比。而融资租赁是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金融服务领域,对于海南来说,融资租赁能够用少量资金“撬动”价值高昂的航空、船舶产业设备,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加速产业升级迭代。另一方面,制造业反哺融资租赁业,也将促进海南融资租赁的系统化、集约化发展。
03;普华永道观察
融资租赁如何服务自贸港建设,有机融入新发展格局?
针对海南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建议拓宽产业范围,形成融资租赁与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助力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融资租赁业形成“新风口”,积极服务自贸港建设,有机融入新发展格局。
与旅游业结合:
海南正在建立以海岛自驾游、海上游艇体验为主的观光旅游体系。建议发展汽车融资租赁、观光直升机和海上游艇融资租赁等业态,从而提升游客海陆空全方位体验,提升旅游业效率。
与新基建结合:
紧抓新机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需求,高价值装备采购资金需求,同时在自贸港重点园区建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融资租赁方式,为园区开发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与制造业结合:
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航空器、机器人、海工装备、游艇等高端装备制造及维修业态,发挥融资租赁的金融服务属性,促进制造业与融资租赁业深度结合,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与医疗健康产业结合:
在后疫情时代,建议持续深化融资租赁业赋能医疗健康全产业连服务,扩大融资渠道,加强对新型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化学药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政府如何打造海南融资租赁业特色发展模式?
融资租赁业先行地区已凭借其特色发展模式成功引入上千家优质融资租赁企业。结合先行地区的发展经验及本地情况,海南应尽快形成具备地区特色的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模式。因此,海南融资租赁业下一步发展需突出重点,定向支持未来有前景的领域,建立健全融资租赁产业资源共享机制,形成良性业态发展体系。
1.定向扶持租赁企业,引导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建议针对重点领域实行对口扶持政策。针对旅游业、制造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领域的特定设备承租人提供补助金及其他激励制度支持;同时,针对新基建及潜力行业(如人工智能、卫星通信接收机、防污染设备等),政府应积极促成银行向租赁公司的融资,将融资租赁融入实体经济发展。
2.建设融资租赁平台,打通租赁产业链
推动成立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加快融资租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一方面精确匹配设备服务供应商,降低融资租赁企业购买资产的搜寻成本;另一方面汇总承租人需求,帮助融资租赁公司结合自身资源,定制特色产品,实现精准匹配,从而吸引租赁企业落地并开展业务。
3.布局风险防控,推动行业高水平发展
建议相关管理部门提前做好对融资租赁业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设计,强化落实监管责任,加强风险监测、分析和预警,切实防范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通过监管制度的完善,加速短期内行业生态优化,促进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企业如何把握融资租赁业变革趋势,在助力海南自贸港的浪潮中加速发展?
1.把握海南发展机遇,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监管趋严、盈利承压的背景下,融资租赁企业应把握海南发展机遇及政策优势,立足细分市场,提供精细化服务,以实现在海南的长足发展。
活用政策,加快布局。《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提出重点发展航运金融、船舶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建议企业在船舶、航空等领域发力,借力海南政策优势,通过设立子公司等形式,加快海南区域的产业布局和专业能力建设。
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企业可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专项子基金,拓宽融资渠道,打破以往信贷融资的单一融资渠道,降低购置大型设备时融资成本。
立足细分市场,提升专业服务。建议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和海南“3+1+1”产业布局,立足航空及配套、远洋渔船、机动车、环境治理、农业初加工等领域,挖掘优质资产,更好地服务细分产业发展。
2.“租赁+科技”模式,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金融科技革命带动商业模式创新,融资租赁公司应同时把握海南政策机遇与数字化趋势变革,优化业务结构,创新商业模式。
大数据:建立大数据分析体系,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梳理其投资、担保、关联企业等信息,构建企业关系图谱,洞察异常动态,实现智能风控。
自动化:搭建自动化分析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自动化筛选比对,降低人工成本,实现自动化服务能力输出和基础设施技术能力共享。
信息聚合网络:建立信息聚合平台,基于数据库,锁定信贷及设备需求旺盛的目标客户,通过综合评估,判断其是否满足融资租赁的条件,实现精准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