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公司领导去几家租赁公司交流学习转型,某些租赁公司高管介绍,风控管理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我一边面带微笑频频礼节性点头,一边暗想虾扯蛋!租赁和很多金融机构一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看天吃饭,也就是所谓的顺势而为!
抓住经济行业周期了,怎么做都是对的,逆势而动的时候谈风控专业去控制行业风险,痴人说梦。曾经有文章高调赞扬某东租赁公司总是能够成功避雷,可现在看看东哥直接把资产管理部变成资管公司了,处理完自己家层出不穷的诉讼,再去帮其它同业小伙伴们清收处理不良。同时东哥还从租赁走向了产业,曾有文章名曰生于租赁,走出租赁。如果租赁干的如此专业高超没有压力为什么要转型,只是因为有了产业才好识别风险处理资产降低风险。金融行业永远不可能比产业更懂产业。所谓的风控专业只是顺势而为罢了!
一、租赁只是金融行业之中非常之小的一只小支流,它也不能违背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过去几百年历史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频率很高,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几乎每8-10年就会来一次所谓的经济危机,只是危机或大或小而已。而且,每次构成经济衰退的原因都无法预测,每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金融机构的崩盘,逆势而上几乎不可能。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17年的金融去杠杆,2020年的新冠疫情,企业经营受到巨大影响,破产重组此起彼伏。城投信仰动摇,国企信仰破灭,以前只有民营企业破产重组、逾期不良,现在连浓眉大眼的央企国企也开始破产的破产、重组的重组、不良的不良。兵器集团的保定天威、中国二重、国机重型装备、中钢股份、沈阳机床、东北特钢、华晨集团、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天房集团、永煤控股,当年跪着做进去,最后爬着也没要回本金。一个个曾经名震远方的名字成了部分租赁公司兄弟姐妹们心中永远的疼。
不要说外部环境的大变化,就是行业内的一些局部变化,一个政策就可以让租赁行业休克或受到重大影响。这就是一个靠天靠政策吃饭的行当。2009年的售后回租零税率发票、之后的营改增、2019年金租监管的23号文、商租监管主管部门的转变,最近银保监对金租构筑物余额上限的限制。每一个行业政策的调整都让租赁行业方向、行业、标的物、规模都受到巨大影响。
二、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你的风控技术再牛,其实都是无法对抗这种系统性风险的。当年国企踩雷金租的风控未必就比没踩的机构差!
永煤毫无疑问是去年第一大雷,影响力堪比二战时美国丢在广岛和长崎的核弹,导致现在很多金融机构不敢做河南的业务,河南的某些地级市城投近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融资困难。
看了一下踩雷的租赁公司名单,很多的业务、风控标准还是非常严谨的,也是在认真做事的公司,相信过会时也是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但不幸的是,还是中招了。金租和商租阵容那个叫豪华啊,有些价格真的很低。有朋友事后诸葛亮地说费那劲干嘛,AAA有啥好,到最后不还是违约了,还不如投个地级市的城投,收益可能还高一点。
谁也别笑话谁,没做的也许是价格做不进,毕竟曾经永煤是AAA评级,曾经是那么高攀不起。
我们再看看前面列举的违约央企和国企客户,他们在外部经济环境没发生恶劣变化的时候,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能做进去的其实主要是大中型金租和央企大国企租赁公司。你能说这些大中型金租的风控能力就比没做进去的公司风控能力差,我看未必。其实当时没入坑的租赁公司不是风控不想做,只是融资成本高,价格不符合客户要求,高攀不起啊。
我们看到很多租赁公司都被前面部分国企套牢了,你以为人家风控能力差,不知道客户的真实情况,可能么?现实情况是,租赁公司的风控面对公司规模利润增长需要的时候,大部分都只能选择妥协,充分运用中国传统智慧平衡之道,在风险和发展之中找到平衡线。尤其是客户经理,在当前跟未来之间做什么选择?肯定选择当下啊,不然绩效考核压力之下立马就被扫地出门了!所以,客户经理每天想业务的同时,都想着如何包装标的物、如何包装报表绕弯子过风控?风控有些情况不清楚吗,不是。满足形式合规,大家能过得去就行了。有时候想想,都是自己骗自己的游戏罢了。怪谁呢?都是考核惹的祸!
三、租赁公司在面临同业竞争的情况下,“好”的风控往往意味着没有业务可以做!同一市场里,租赁公司最终的目标群体都是那些优秀的具备还款能力的优质企业,因为最终都是通过收益覆盖,而这类机构本身就是社会的少数,确切说是极少数!
因此,所有的租赁公司的本质都是需要一种良好的技术能把他筛选出来。因为你坚持严格风控,人家就不跟你玩了,更何况租赁公司只是银行的补充。很多人都跟我说:“我们的风控极端专业牛逼”。第一我是不相信你的专业,只相信牛逼(对业务人员牛逼轰轰);第二即使相信了你的专业,我说那就等死吧!谁来跟你玩啊?你要抵押,人家就不要抵押?你要担保,人家就不要担保?市场是竞争的,博弈的,谁都不是傻瓜?你以为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还真想着业务随便你挑呢?也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
四、有些转型的金租公司,当年靠做平台赚来的钱,现在靠专业的风控实力都赔进去了。
很多没有考核指标的专家经常批评大中型租赁公司城投信仰、国企信仰,不回归本源,不走专业化之路,风控不专业!有考核指标的企业高管们,就在论坛上只谈自己绿色金融、租赁扶贫,却不谈自己的不良率持续上升,转型压力越来越大。凡事都是两面的,有正面的经验也必有反面的教训。金租国企嘛,总是要个脸面,出门只言好。可现实情况却是,租赁公司要规模要利润还要控制不良率,怎么办,只能规模靠城投,国企降不良,民企提收益。最近某金租公布其2020年年报,利润大幅下降65%,不良率上升到1.8%。业内议论纷纷,开始点评他们推动产业过程中风控的不专业。实际上,不光这家金租,租赁公司真干产业的,不良率一直都是持续上升的。
现在敢宣传零不良、租金百分百回收的,那肯定是干平台最积极的那几家。建议监管部门可以重点关注,督促其加快转型。
我们再来比较租赁公司过去八年,发现八年前的金租公司和现在的金租公司,在风控层面上无论逻辑还是人员结构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技术层面专业层面产业认知层面却是不断提升,但是行业平均不良率已经从2014年的0.71%增长到了2020年的约1.22%。(真实不良率要比这个数值高,因为1、金租公司八年间调表技术越来越好。2018年西藏金租还宣称自己零不良,可如今一大半资产出了问题。2、金租公司车辆工程机械业务都是对接商租及资产管理公司,不良或逾期都已转移到表外。)
难道是因为这八年抗战转型产业风控技术变差了么?难道是金租公司风控逻辑发生根本性改变了吗?都不是,实质是天气发生了变化,大环境在变化,导致你微观层面无论如何努力都是无法改变这种趋势的!
五、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你其实怎么做都是错的,这跟风控技术关系都不是很大。
金融是个极顺应经济周期的行业,所以作为租赁行业而言,业务有做和不做的选择,而无技术高低的区别,个别人或许有,极端牛逼或者极端傻逼,绝大部分评审其实是差不多的。作为租赁公司而言,竞争不是单一技术的竞争,而是综合性竞争,某一个维度的优势不太可能成为持续性优势。看几百年的金融行业竞争格局,一时的胜利容易,持续的胜利挺难,不断超越的背后其实是几代人的努力。很多盛极一时的金融机构都消失在历史粉尘之中。所以,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风控也不要总自以为是,和业务一起共克时艰互相理解,好好让公司活下来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