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三胞集团债务重组方案于昨天正式出炉。三胞集团债务重整将采用“地方政府+央企战投”的模式,中国华融江苏省分公司作为“纾困资金方”为三胞集团提供增量纾困资金80亿元,提供流动性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方案将遵从“四不原则”,即不破产不逃废债不打折不赖帐。
遵从“四不”原则,华融80亿资金注入提供流动性
三胞集团债务重组不对债权本金进行调整,将全部纳入“留债清偿本金”。根据方案,三胞集团将清理处置留存业务资产白名单以外的非主营业务资产,这些资产处置所得款项或资产价值将全部用于清偿债务,实现债务削减。同时将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积极盘活主业优质资产,纾困资金方将提供相应纾困资金,三胞集团将按照重组计划逐步完成各项偿债工作。
此次三胞集团债务重组采用了“协议重组”的创新方式,不破产不逃废债、不打折不赖帐,尽最大努力尽早完成债务清偿。且债务重组后三胞集团法律主体不变,仍将是一家扎根于南京的有限责任公司。
三胞集团近年来布局的大健康产业有较好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引入战略投资纾困资金后,可以逐步修复资产,一方面处置非主业资产用于清偿债务,另一方面聚焦主业,大力发展生物医疗和康养业务,盘活自身经营现金流。待流动性问题缓解后,可以逐步修复、处置相关资产和恢复业务正常经营,在实现企业重回正常发展轨道的同时,保障偿债资产和现金流稳定。
作为江苏大型民营企业,三胞集团自2018年6月遇到流动性危机后就积极寻求纾困,根据该重组方案,三胞集团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三胞集团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实施协议重组,将为民企纾困、债务化解探索一条高效、可行的新路径。
三胞集团债务危机始末
三胞集团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知名民营企业,旗下拥有*ST宏图、南京新百两家上市平台,旗下资产众多,还拥有宏图三胞、宏图地产、广州金鹏、南京富士通等重点企业。业务涉及零售、养老、医疗、地产、金融等多个领域。
2018年6月,三胞集团资金链突然断裂,多笔债务出现逾期,并被部分金融机构要求要求提前偿债,三胞集团及关联企业被金融机构起诉,资产被查封、冻结。
在三胞集团陷入困境后,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市牵头召开系列会议,研究部署和推进三胞集团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三胞集团金融债委会于2018年9月5日正式组建。
2018年10月10日,三胞集团金融债委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各债委会成员要步调一致、统一行动,不得随意抽贷、压贷、断贷,不单独采取诉讼、查冻账户、强行处置资产和平仓质押股票等不利于风险化解的措施;要稳定存量融资,并切实研究新增流动资金支持的措施,在发展中化解债务风险。
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三胞集团要切实履行债务风险化解的主体责任,积极开展自救,规范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积极配合债委会开展工作。
会议还建立了以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省人民政府牵头,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金融办、江苏银监局、江苏证监局、江苏省银行业协会、南京市金融办、相关金融机构共同组成的工作机制。
三胞集团创始人袁亚非也表示,要肯定和支持中央的去杠杆政策,中央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对于三胞集团的流动性危机,“我个人教训深刻,也时常反思。我当时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希望你们给我时间,现在我有信心完成重组,今后三胞集团将深耕大健康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