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从历史中寻找现实的钥匙

  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对跨国界、跨区域的流行病传播有了实实在在的体会。“扁平”的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在各个层面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经济全球化,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联,各国的利益深度融合,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可能通过贸易过程的传导,深刻影响到其他国家,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美之间的纷纷扰扰,此刻重读《丝绸之路》,别有一番感悟,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寻得破解现实难题的钥匙。
  
  丝绸之路,一般认为东起中国,西至西欧,经由陆海两路贯通印度、中亚、中东等地区,因源于以丝绸为主要货物的东西方贸易,故名“丝绸之路”。两千年来,丝绸之路是经济交流的动脉、文化传播的载体,更是人类命运的纽带。《丝绸之路》一书从丝路的起源出发,最终落脚于当今世界,生动地诠释了丝绸之路所兼具的三重属性。
  
  经济之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的这句名言,诠释了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自汉武帝派遣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丝路沿线便是商贾往来,不绝于途。两千年来,丝绸之路的商业作用日久弥新。伴随着文明的进步,贸易已不仅限于丝绸和瓷器等“奢侈品”,丝绸之路的经济属性不断升级,逐渐成为全球资本流动的主要路径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其实早在数百年前就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在南美被开采的贵金属涌入欧洲,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给当时的明朝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却也埋下了通货膨胀的隐患,最终加速了大明帝国的灭亡。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个远在秘鲁银矿的工人挥起锤子,最终撼动了一个东方帝国的统治根基。
  
  文化之路
  
  随着商业往来的加深,丝绸之路也自然成为文化交流之路。作者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亚历山大的惊鸿一瞥、郑和船队的乘风破浪、威尼斯商人的纵横捭阖,还有莫卧儿皇帝的华美爱情。历史创造了英雄,后人又用传说来缅怀英雄,丝绸之路就这样记录下千言万语的正史轶闻,以及文字背后那些多姿多彩的世界文明。
  
  有趣的是,书中引用了7世纪一位中国人的笔记,说明了当时中东地区的繁荣景象:“叙利亚是一个出产月光珍珠和夜光宝石的地方,此地幅员广阔,物黍丰登,文学作品繁荣淳朴。”书中提到的中国人是谁,作者没有考证,不过我们也无需通过外国著作来揭示当时中国与其他丝路国家的密切往来。出生在丝绸之路上的李白,对此早就有诗为证了:“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命运之路
  
  丝绸之路的沿线文明,除了分享经济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更需要共同面对天灾的挑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很多人联想到数百年前席卷欧亚的黑死病。本书的第十章《重生之路》,对于当年的那场大瘟疫进行了着重描写,这场源自中亚和东欧的天灾最终夺去了三分之一欧洲人口的生命。
  
  灾难不可谓不沉重,但作者在书中也明确表示:“瘟疫带来了恐怖景象,但它也成为社会变更和经济变更的催化剂。”疫情之后,欧洲社会开始挣脱神权的桎梏,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价值,其后一系列的地理发现和宗教改革,成为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起源。欧洲的深刻变革,最终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带动了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经历了黑死病造成的短暂休克,丝绸之路这条古代世界的大动脉跳出了更为有力的脉搏。在天灾侵扰之际,丝绸之路维系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向劫后重生的世界输送了资源财富,更重燃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今天,来自东方的“一带一路”正向世界传递希望,传递中国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怀和守候。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