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浙能(璞能)融资租赁公司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团队综合素质,积极探索贴近市场、科学、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方略,在精准提升员工专业能力上下功夫,在创新培养方式上出实招,通过手把手导师带徒、面对面项目经验分享、点对点轮岗实践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员工能力素质得到快速提高,公司单个业务项目开发周期由四个月缩短至一个半月。近年来,浙能融资租赁也被评为浙江省融资租赁优秀企业,浙江省租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璞能融资租赁荣获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业“杰出贡献奖”。
“对症下药”,点对点精准培训
员工的专业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员工专业能力,租赁公司从管理通用型培训转向专业性培训,推行“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方针,针对各部门实际需求联系浙江、上海两地的租赁协会、同业资深专家,开展各类专业化培训,如租赁行业从业资格培训与考试、租赁行业税务培训、财务分析及资金管理培训、绩效管理培训、投资管理及并购估值培训等。
财务分析能力培训:针对员工普遍缺乏财务分析实操经验的现状,公司连续两年将财务分析培训纳入公司重点培训项目,培训考试成绩计入员工绩效考核。在课程设计上,公司根据每位员工上一年度的培训成绩,积极与授课老师沟通制定课程方向,确定培训重点,优化培训内容,量身定制出适合员工实际的财务分析培训体系,切实提升员工学习深度、提高技能素质。经过持续培训,公司前中台员工的财务分析能力得到较好提升,出具相关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的时间压缩了一半,较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租赁专业知识培训:公司选派业务部门适岗人员参加浙江省租赁业协会举办的从业人员适岗培训并参加从业资格考试,从融资赁行业的基础知识、风控、法律、业务、会计、税收等方面出发开展系统性培训,让员工及时了解行业监管方向,通过大量案例让员工在实操上更为得心应手,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公司员工取证合格率达100%。
知行合一,分享实践相结合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提升专业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租赁公司通过管理沙龙和导师带徒相结合的方式,将经验分享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既为公司培养人才,又能让员工在知识的交流碰撞中理清工作思路、提高专业认识,尤其可以在市场化专业导师的传帮带过程中让年轻员工得到实操锻炼。
管理沙龙:从2017年举办职工大讲堂开始,租赁公司持续以管理沙龙的形式,鼓励员工走上讲台,推广普及各类工作技能,交流工作经验和学习体会,分享项目开发中的经验与教训,较好地形成知识共享的学习氛围,许多员工主动认领沙龙分享任务。公司还定期邀请公司领导、行业知名专家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分享,传授行业大环境、行业政策及行业经验,帮助员工提高站位,拓展思维。截止目前,已举办各类沙龙30余期。
导师带徒: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市场方式引进的专业人员是帮助公司员工提升专业水平最好的老师。公司在市场化业务的开拓中,以“1+1”模式(即一名市场化专业人员带一名系统内员工)成立项目小组的方式共同开展业务,通过具体项目的实践,让年轻员工在实操过程中快速学习成长,将理论储备转化为实践输出,使导师带徒真正成为手把手帮助员工成长成才的有效方式。
校企合作,手牵手培养人才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打造具有金融特色的高水平融资租赁人才培养基地,租赁公司与浙江省各大高校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方拓宽人才选聘渠道,形成人才补充长效机制,搭建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者间的人才交流桥梁。
今年5月,浙能(璞能)融资租赁应邀参加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第三期“经略计划”启动暨就业重点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与浙江省商务厅、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等15家用人单位成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就业重点战略合作单位。此次合作,丰富了融资租赁公司的招聘渠道,适应了院校向“应用型教学”转变的需要,增加了浙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的平台。
“内外兼修”,多层次轮岗双赢
为促进员工的全方位发展,租赁公司实行轮岗交流制度,跨部门跨公司多层面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公司内部,让公司年轻员工在“前台-中台-后台”之间相互轮换,扭转公司专人专岗、业务不熟悉、相互不理解的势态。公司与板块公司之间,选派优秀员工积极参加金融板块“熔金计划”,进行跨企业轮岗实践,学习上级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
有意识地安排员工轮岗,能让员工“动”起来,保证员工工作和学习的热忱,增加工作的新鲜感与紧迫感,也能让员工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其他岗位的技能与不同的企业文化,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成为工作的多面手,拓展工作站位与工作视野。
业以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租赁公司将进一步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方式,丰富学习载体,完善工作抓手,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长平台,为公司发展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