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融资租赁企业路在何方?

2020年,很多融资租赁的同行们正在为即将发布的融资租赁最严监管政策犯愁,但谁也没有料到,让融资租赁遭遇劫难的却是这场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原本就处于项目风险积聚爆发期的融资租赁业更是雪上加霜。起初,人们只是担心一些上市公司和地方城投,然而随着疫情全球大流行,曾经一些持有融资租赁业“唐僧肉”——航空、旅游板块的融资租赁公司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拿在手中的“唐僧肉”却成为了“烫手山芋”,吃不得更扔不得啊。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融资租赁业该往哪里去?
 

 

No.1 回归本源——设备融资租赁

银保监会印发《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加强监管引导,通过分类处置推动融资租赁行业“减量增质”。规定融资租赁资产比重、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比例、集中度管理等监管指标内容。从监管角度开始引导融资租赁企业回归行业本源的意图是十分明确的。
7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更是明确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设备融资租赁和与创业相关的保险业务。

 

一些企业积极响应,很多融资公司开启了厂商融资租赁业务的新天地,但是笔者还是要提醒,那些风险意识淡薄、人才储备不足的同行们要多多看一看5年前那些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的教训和案例,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推进设备融资租赁,这是符合租赁这个金融工具的天然属性的。绝不可一哄而上,一哄而散。选择什么的厂商、设计什么要的风控体系、配备什么样的人才,设定什么的利润空间等等,都关系到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尽快解决厂商租赁发展中涉及的法律、税务等制度改革。尤其是要加大对失信者的惩戒措施,以及非法处置和所谓善意取得的法律责任追究的力度。要加大成本控制,降低租赁设备的物联网监控费用。

 

 

No.2 现金为王——活下才有明天

受到疫情影响,融资租赁行业的项目收益受到巨大影响,通过日益增加的涉诉案件看,逾期项目数也在呈现了增加势头,无论是省级平台—青海投的倒下,还是县级平台——独山县400亿巨额债务都没有能清醒一些人,仍然侥幸地坚守“城投信仰”。 
只有守住钱袋子,挺过这个最严酷的冬天,才能迎来明天的艳阳天。还有一些融资租赁公司把“政信”作为信仰,然后随着监管的加强,一些公司的侧边球思想可能存在侥幸。从某省国资委监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就可以看出来,化解类金融企业风险的思路也是十分清晰的。
 
审慎开展类金融业务。各省属企业应审慎开展小贷、担保、融资租赁、保理、典当等类金融业务。  ——2017年

 

为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类金融业务管理,促进金融业务更好服务企业主业和实体经济。——2020年

 

很多大的融资租赁公司也开始勒紧股腰带,过起了紧日子。从近日渤海租赁披露的公开信息看,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出行了巨额亏损,开始进行业务收缩战略。值得很多中小融资租赁公司借鉴的一条出路。
 

 

6月底,渤海租赁董事长卓逸群表示,为应对疫情挑战,下一步将做好资金管理,保障公司流动性稳健,采取调整飞机引进计划等以缩减年度资本开支。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