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当融资租赁遇上“中国制造”,远东宏信用近20年交出高分答卷

  制造业是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之一,“中国制造”的美名便由一代代中国企业家在千锤百炼中铸造。作为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先行者之一,早在2001年创业之初,远东宏信就开始在工业制造领域持续探索“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业务模式。
  
  近二十年来,远东宏信先后为3000多家身处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制造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累计投放资金超900亿元,为中国工业制造业的设备更新、产能扩张和升级进化提供了强劲动力。
  
  多年积淀
  
  三大优势铸就远东宏信核心竞争力
  
  远东宏信在工业制造领域的融资租赁业务起步于2003年,在国内属于首开先河。但在当时,市场对融资租赁业务存在认知盲区,通常把融资租赁比作“第二银行”。这样的观念一度让企业对参与融资租赁兴致不高,大多还是通过传统的银行渠道获得资金。但银行信贷往往需要土地、厂房等不动产作为抵押,许多企业只能望梅止渴。
  
  彼时的远东人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消除企业的误会,他们向客户详细描述融资租赁这一业态,他们解释融资租赁业务可以把固定资产盘活,他们说服企业需要多元化的融资结构。“刚刚进入行业,公司就会进行系统培训,要求所有人都清晰地理解融资租赁与银行信贷的不同。”早年加入远东宏信的客户经理都有这样刻骨铭心的经历。
  
  早期的远东客户经理在展会上向客户推介融资租赁业务
  
  这种带有知识普及色彩的传道工作非常艰辛,但作为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探索者,初创时期的远东人非常执着。正因为这份对事业的执着,推动了融资租赁服务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渗透,破解了“短贷长投”对制造型企业长期发展的掣肘。如今,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融资租赁这种更符合自身发展的金融服务。
  
  在实体经济领域,金融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发挥稳健的支持功能。工业制造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始终是一种客观存在,尤其在今天,工业制造企业资金紧张乃至“钱荒”更是个行业痛点。但要想真正在工业制造领域把金融服务做好并不容易。回顾多年历程,远东宏信在制造业的业务发展直接得益于三大优势,即资金、团队和风险管控能力。
  
  作为中国融资租赁的“鼻祖”,远东宏信是行业中最早建立全球化资源筹措体系的公司。10多年前,尽管全球金融危机重创全球经济,作为央企混改的先行者,远东宏信仍决意积极拥抱市场化改革,获得全球顶级战略投资机构KKR、GIC、CICC注资1.6 亿美元。不久后的2011年,远东宏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日益受到全球高质量机构投资者的关注与参与,公司进入高速发展轨道,逐渐形成了自身强大的资源整合和资金供给能力。
  
  2011年3月,远东宏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现在绝大多数客户对融资租赁已经有了准确的认知,这对我们的工作开展非常有利。即便如此,向客户准确介绍融资租赁的各种新产品、新模式,仍然是客户经理们的第一要务。” 团队优势——正是远东宏信成功的内在秘诀。形象地说,融资租赁这一行没有生产线,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人。目前远东宏信专门服务工业制造领域的客户经理就超100人,遍布全国各大主要城市,通过深入市场,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
  
  防范经营性风险,即风险管理能力是第三个优势,这是远东宏信作为领先金融机构的看家本领。在业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构建一套更贴近工业制造产业的立体风险管理体系。不局限于单纯的报表分析,基于长期的产业经验积累,远东从行业发展、经营管理、产能状况等多维度视角剖析工业企业的业务形态,真正做到了对工业企业看得懂、看得清、看得透。
  
  相伴成长
  
  打一场有定力的产业服务“持久战”
  
  “工业金融其实不易做,别看都叫制造业,每一个领域的生产形态、财务指标、运行规律差异都非常大。我们用了近二十年时间,通过与客户合作不断积累经验,去深入了解产业。”这是真正沉浸制造业的远东人,才能道出的肺腑之言。远东宏信今天的成就并非朝夕之功,“专注”和“定力”是两个无法替代的关键词。
  
  2012年5月,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初出茅庐。远东宏信不仅为这家企业贷出了第一笔款项,弥补了长期存在的资金缺口,还帮助对方解决了关键设备的引进,并弥补了长期存在的资金缺口。至今,双方已达成近50笔业务合作。首次合作时客户的营业收入11亿元,如今已达35亿元,成为该行业的龙头上市公司。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近二十年来,远东宏信见证了诸多工业企业,从几千万产值的简易工厂,逐步发展成为资产规模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大型企业,多数客户与远东宏信的合作长达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
  
  实体经济都有其内在的周期性规律,只有见证它的扩张和跌落、调整和转型,才会对产业有更深的理解。既然专注扎根在实体经济,就要坚持应有的定力。远东人信奉,“不要在风口做激进的业务,也不要在低谷完全收缩”。
  
  2014—2015年间,风电行业正是风口,但远东宏信观察到,这一产业的需求端并没有完全被解决,很多风电企业的经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补贴,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潜在风险信号。于是,在谨慎的研究论证后,远东宏信收紧了对风电的投资,在行业最疯狂的时候减少资产投入,从而在产业退潮时实现安全退出。
  
  共享发展
  
  为客户搭建“赋能”平台
  
  由于长期为中国各类制造业提供金融服务,远东宏信掌握了中国制造业大量前沿数据,逐渐积累了对工业制造产业的深入认知。这些数据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也具有无与伦比的现实意义。
  
  远东宏信开始思考:如何把自身对行业的理解与客户伙伴共享。2009年,远东宏信在工业制造领域发起了客户赋能平台——“远东产业菁英学院”。
  
  分享研究成果
  
  远东宏信最开始以“客户会”的方式,邀请业界人士和客户前来参加,分享工业制造领域的研究成果,研讨分析产业转移、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等重要课题,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真正掌握产业链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
  
  协同公共资源
  
  在沟通过程中,远东宏信发现企业在外部协作上有迫切需要,存在政策理解、资源支持等方面的疑难点。于是,远东产业菁英学院重点协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工业园区等公共关系,为客户解决企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
  
  组织高端智库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不少客户又面临战略管理、组织发展的挑战。为此,远东宏信会组织客户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顶尖高校,华为、比亚迪等制造业龙头企业进行培训,助力产业客户蜕变成长。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在远东产业菁英学院平台上,工业制造领域客户取长补短、交流经验,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还可以自发形成配套合作,客户纷纷反馈“非常有收获”。远东宏信打造共享平台的努力和尝试,真正实现了为企业赋能的初衷。
  
  面向未来
  
  顺应制造业升级不断自我革新
  
  过往,为解决产能扩张问题,制造业企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尤其重视硬件投资。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企业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向研发。因此,融资租赁中原先融物的形态在未来将会发生明显变化。远东宏信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如何为企业解决非设备类资金的支持。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哪些企业将成为“活得久”且“活得好”的优质企业;二是如何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其差异化需求。前者需要在关注大型制造企业的同时,将行业内的“隐形冠军”,甚至是初创期的中小企业都要纳入研究视野;而后者考验的是公司金融服务体系的柔韧性与迭代能力。
  
  “我们的定位是‘客户身边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和金融合作伙伴’,伴随着工业制造企业走过了一轮轮经济周期,也在这个过程中见证着中国工业制造的发展壮大。”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把公司自身的事业与中国的工业制造发展紧密相连,陪伴“中国制造”从弱到强、从大到优、从影响国内到盛誉全球,助力中国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既是远东宏信的使命抱负,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方式。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