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将近,各种行业活动层出不穷,笔者近期也参加了多个行业论坛和研讨会,与诸多同业对当下的困境与对未来的展望进行交流和探讨。大家对目前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基本达成共识,对未来的转型之路也渐渐清晰,但这并不意味着租赁公司可以从当下的泥潭中走出来。结合这段时间与同业的交流,对租赁公司的未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笔者认为融资租赁公司还要过两年苦日子。
一方面,很多租赁公司还没有做好真正改变的准备。因为他们还没有遭受到触及灵魂的痛。日子苦一点,但不至于活不下去,只是从原来吃相难看的来者不拒,变为奉行“宁愿做好区域的差城投,不能做差区域的好城投”的门无杂宾,但终归要开门揽客的。
另一方面,很多租赁公司并不具备做好融资租赁业务的资源禀赋。一个租赁公司能否成功,简单的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是靠平台,第二是靠团队,两者缺一不可。有的租赁公司有好的平台,股东背景强大,资金实力雄厚,品牌美誉度卓越,但没有职业化的团队,依靠团队所建立起来的专业化的体系以及可以容错、试错的创新文化和机制。这样的租赁公司多数是金租和大型央企背景的租赁公司。这类公司的共同特点就是体制僵化。公司领导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市场负责。租赁公司做好了,领导得不到什么好处,但如果租赁公司的资产出现逾期或者坏账,可能就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和责任包袱。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匹配,资源配置的效率一定低下。这类租赁公司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体制,而不是融资租赁的行业问题,所以,对于这类租赁公司在无法突破现有体制的情况下,笔者建议业务定位:
第一,做一些安全稳定的政信业务或者大国企;
第二,做一些同业转租赁或者联合租赁业务。金租或者央企背景的大型商租可以做租赁公司背后的租赁公司,为专业化、有特色的租赁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一些需要搭建体系,需要营销,需要依靠大量专业化团队拓展的产业业务可以交由专业的租赁公司来操作。
第三,如果股东一定要求做一些产业业务,可以围绕股东所在的领域开展。这样既可以满足股东形而上的要求,风险又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
另外一种类型的租赁公司,可能有良好的团队,卓越的客户资源获取能力以及优质的风控体系,但缺少有实力的股东。这类租赁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在未来的两年内,这类公司最佳的策略就是收缩,不能再大包大揽,做一些收益率低,资金消耗大的业务。可以成为一家小而美,小而专的租赁公司。在资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最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同时,有必要调整一下股东结构,引入一些有实力的股东,弥补自己资金获取的短板。
可以看出,以上这两类租赁公司都有一些核心问题,一个是缺少市场化机制,一个是缺乏有实力的股东。没有完美组合的租赁公司几乎占到整个租赁行业的90%以上,而这两个问题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再叠加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下行期,风险暴露度增加,体制内公司的自我革命或者体制外公司的引战都会受到挑战。所以,至少两年内,租赁行业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经过两年的洗牌、租赁公司痛苦程度的增加,也许那时才会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