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融资租赁公司已经超过1.2万家。由于主体较多,覆盖面较为分散,单一一个租赁公司已经无法满足实体经济转型阶段的各类需求。业内人士认为,如何通过互相协同共享合作,发挥更大作用,打造合作平台,是现阶段融资租赁业应该思考的方向。
打造资产交易平台
长期以来,租赁公司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着同业合作。其中,资产交易、转租赁是重要形式。
“租赁同业的资产交易是租赁行业发展动力的核心。”民生金租资产交易部总经理唐英爽对《金融时报》记者说,近5年来,租赁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即便是在金融同业严监管的形势下,租赁同业合作也因为符合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规律而一直持续增长。
至于同业合作的方式,各家公司略有不同。比如,工银租赁希望通过搭建标准化的租赁业务管理系统,并输出业务系统,达到租赁资产形成过程的统一标准化,进而促进同业资产合作;招银租赁是在自身银行渠道资产来源丰富的前提下,让各家中小租赁公司分享正规的银行渠道,把靠谱的资产对接给租赁公司;民生金租则是想通过平台建设把租赁资产先在行业内形成标准并盘活,再吸引外部资金参与。
“民生金租一直是把资产交易作为公司战略执行的。因为我们看到尽管未来租赁行业的资产形成潜力巨大,但各个公司在渠道、资金、资本方面都有各种各样的缺陷,而市场对租赁资产的要求又很高,租赁资产的复杂和非标准化特点必然抑制这个行业。先在行业内进行资产交易盘活,既能降低风险又能提高收益。”唐英爽说。
有业内人士表示,搭建合作平台目的之一是实现各类机构之间的资产和信息流通,在资产的流转过程中加强平台中企业间的信息沟通以及风险控制、项目营销的合作等。
更多市场待挖掘
租赁是服务投资、生产、消费的,是可以为经济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全能金融工具。比如,租赁公司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去参与股权投资、并购市场;消费方面,有公司开始做电脑、消费品、大数据租赁,把租赁做到生活中,挖掘消费这个更大的市场。
唐英爽认为,租赁行业因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有巨大的空间可以去深入挖掘的。这样就给同业合作带来更多市场机会,各家公司可以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及专业化能力开展市场化业务并合作。
有业内人士认为,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满足租赁生态圈的融资需求,与其他单位一起不断优化产品组合交易结构,满足多元化、差异化的要求。今年以来,受行业环境影响,投放方面,单一客户授信占比下降,客户层级上移,针对客户大规模的融资需求,租赁同业联合投放的需求变多。租赁业务合作的适用场景一是客户需求规模大,二是客户需求和租赁公司内部投放政策有差异,包括价格、物件以及其他审核要素等,仅某一家租赁公司无法满足全部。
此外,区块链、AI、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手段也进入了租赁公司的视野。有租赁公司提出科技赋能融资租赁合作平台,通过综合运用科技手段,改进传统业务,搭建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实现租赁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风险识别的智能化、精细化,资金流通的全面管理以及平台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对于租赁行业,租赁物的管理也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比如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三维画像、多维画像、人工智能等这些新技术对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和高度。”唐英爽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共享机制、加密手段、不可篡改以及时间戳和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等特征,这些逻辑最实用的应用场景就是租赁,未来将会有巨大的市场。
合规洁净转让
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对金融租赁公司业务经营违规事项予以明确,包括违规以公益性资产、在建工程、未取得所有权或所有权存在瑕疵的财产作为租赁物;违规开展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以外的投资业务,如购买信托计划、资管计划;未做到洁净转让或受让租赁资产,违规以带回购条款的租赁资产转让方式向同业融资,违规通过各类通道(包括券商、信托、资产公司、租赁公司等)实现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或虚假出表,人为调节监管指标;专业子公司、项目公司未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业务;租赁物属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所有权转移必须到登记部门进行登记的,未办理相关转移手续等。
有业内人士称,监管新规将有助于融资租赁公司自身规范,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带来行业发展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但一些行业现状与新规要求还有不兼容性,可能给大部分公司带来比较大的挑战。另外,由于地方监管机构对新规理解不一,执行标准也不尽相同,现阶段,业内在资产转让、转租赁业务合规问题上仍有较多疑惑。
圣大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匡双礼认为,从监管角度来看,目前最希望租赁同业的合作模式是租赁资产转让完整洁净真实,也就是债权物权等权益都要实行转让。实践中,如果带有回购协议安排,有可能否定转让的真实性;如果有差额支付承诺,说明转让方还有义务,没有完全分割,就没法做到洁净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