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在我国新一轮的消费升级下,邮轮产业正受到市场的关注。
10月10日,中国首个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在上海宝山揭牌,千亿级邮轮产业链浮出水面。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在历经6年试验建设后,将迈入更高质量发展阶段,其背后的促动意义不言而喻。
目前,基于邮轮母港建设,我国已形成了三大邮轮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邮轮圈、以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邮轮圈、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海邮轮圈。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邮轮产业正处于动态调整期,并将在下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期。我国邮轮发展10年来,出境人数由1万多人发展到239万人,年均增长40%~50%。
邮轮经济风口将至。更多国内本土公司将参与到邮轮设计、建造、运营等环节中;而这也将极大地助推该领域人才、教育、文化和配套设施的发展。
背景丨邮轮迈入全产业链发展期
今年以来,我国邮轮领域的大动作频现。
就在9月初,国内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探险邮轮在招商工业位于江苏海门的基地交付。这意味着,我国从此具备了自主建造邮轮的技术能力,造船业最后一块“黄金高地”被攻克。
第一财经从中船科技了解到,国产首艘大型邮轮于10月18日在上海外高桥开工。设计、采购、适应性改造等工作均已完成,合资方是意大利芬坎蒂尼专业建造公司。
随着邮轮制造水准得到国际认可,该领域全产业链条也逐步形成。上海市交通委主任谢峰表示,邮轮的高质量制造体系预示着,我们要开始参与国家层面的产业分工。
邮轮产业链对经济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呢?中国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欣梁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旅游者消费、船员消费、企业管理消费方面贡献较大;二是在固定资产、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公共服务等所产生的经济体量非常巨大。
以上海宝山为例,包括港口运营及配套、邮轮建造及零配件维修、旅行社开发及酒店餐饮等相关企业在宝山已有137家,税收总计达到了12亿元,这一数值在发展初期已非常理想。经相关部门测算,到2021年整体收益将达到121亿元。
“预计到2035年,上海邮轮经济的总产值可达到2000亿元,占GDP比重将达2.1%。如果加上延伸效应,预计综合产值可达5000亿元。”叶欣梁称。
机会丨突破40%国产率
随着国内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探险邮轮的交付,我国邮轮的自主设计建造进入了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