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浅谈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格局和融资租赁逻辑(上篇)

  作者:广发融资租赁(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 许铮
  
  广发融资租赁(广东)有限公司研究总监 董丁
  
  前言
  
  继201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广东省政府、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联合签订《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之后,2019年2月18日,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中长期建设工作的基础性文件,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入深化实施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致力于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融资租赁作为产融结合的有力工具,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能不言自明。广发租赁作为一家根植广东的融资租赁企业,我们特别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和产业格局做一梳理分析,从受益产业链入手,浅谈融资租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融投资逻辑。
  
  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的提出
  
  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主席的见证下,国家发改委、广东省政府、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联合签订《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战略之一,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2019年2月18日,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中长期建设工作的基础性文件,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入深化实施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呈现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自贸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显著特点。根据《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是强化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构建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在产业体系构建上,《纲要》从认识和利用区位优势、制度优势和发挥比较优势为重要依托,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确立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9+2”城市群发展格局。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现状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的GDP总额达到10.87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到12.07%,其中广东省内9市GDP占广东省GDP的比重达到83.32%。粤港澳大湾区的“9+2”个城市,经济总量可划分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包括香港、深圳、广州,城市GDP均超过2万亿元,可与我国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比肩;第二层级,包括佛山和东莞,2018年GDP分别为9936亿和8279亿,相当于中国经济规模较小的甘肃省;第三层级,包括其余六个城市,2018年GDP在2000亿元到4200亿元区间。各层级的城市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差异显著,香港、澳门的人均GDP领先优势明显,如人均GDP最高的澳门几乎是肇庆的十倍,而广东省内也有较大差异。
  
  图1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GDP现价(亿元)
  
  图2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均GDP(元)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Wind
  
  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省9市,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传统的两大支柱产业,2010年以来工业生产总值逐渐被服务业赶超。广东省9市整体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结构由2010年的2.15%:48.61%:49.24%变为2018年的1.55%:41.20%:57.25%。
  
  图3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产业结构
  
  图4 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省9市三大产业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Wind
  
  (一)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汽车制造业细分领域兼具支柱性和高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历了以发展食品、纺织、服装等轻工产品为主的日用消费品工业阶段(1979-1990年),以耐用消费品和高加工度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1990-2000年),以及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根据《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智能制造快速起步,省市共建10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培育智能制造骨干企业28家、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6个,11个项目获得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新模式与综合标准化专项支持,数量居全国前列。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二(2017年和2018年连续2年位居全国第一),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节能环保等领域专利授权量居全国首位。集聚效应不断显现,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继续壮大,2015年实现增加值5221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9.6%,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80.33%。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初具规模,2015年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623.9亿元、增长14.2%,投资额1165.5亿元、增长56.8%。珠三角地区获批成为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移动智能终端、基因检测、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骨干企业实力提升。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企业67家、比2010年增加21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企业8家,比2010年增加4家。
  
  序号
  
  指标
  
  2010年
  
  2015年
  
  1
  
  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3230
  
  7801
  
  2
  
  先进制造业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万件)
  
  1.12
  
  1.8
  
  3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63
  
  87
  
  4
  
  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亿元)
  
  3298
  
  5221
  
  5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亿元)
  
  2338
  
  (2014年)
  
  2623.9
  
  6
  
  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万台)
  
  2.3
  
  (2014年)
  
  4.1
  
  7
  
  汽车产量(万辆)
  
  156.29
  
  242.23
  
  8
  
  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家)
  
  46
  
  67
  
  9
  
  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家)
  
  4
  
  8
  
  表1 广东省“十二五”时期制造业发展成效
  
  数据来源:《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达2.94万亿元,增加值超过千亿级的行业有9个,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以8766.47 亿元处于绝对的龙头地位,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2942.89 亿元处于第二位,汽车制造业以1859.70 亿元处于第三位,前三大行业累计增加值占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的46.20%。同时,在增加值增长率排名前十的行业中,增加值超过千亿级的行业中只前四大行业上榜,其他制造业的增速最快,但增加值基数低。
  
  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9250.72亿元,增长9.5%。其中, 医药制造业增长11.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9.3%,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6.7%,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11.7%,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5.9%,信息化学品制造业下降2.0%。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6563.20亿元,增长7.8%,占工业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6.40%。其中, 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9.3%,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8.7%,石油化工业增长8.3%,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5.7%,新材料制造业增长5.3%,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12.4%。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4.5%,其中,纺织服装业增长2.8%,食品饮料业增长4.9%,家具制造业增长2.6%,建筑材料增长4.4%,金属制品业增长2.9%,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9.5%。
  
  增加值前十名行业
  
  2018年增加值(亿元)
  
  同比增长(%)
  
  增速前十名行业
  
  2018年增加值(亿元)
  
  同比增长(%)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766.47
  
  9.4
  
  其他制造业
  
  126.34
  
  17.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942.89
  
  7.1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262.11
  
  15.7
  
  汽车制造业
  
  1859.70
  
  7.4
  
  医药制造业
  
  529.57
  
  11.9
  
  金属制品业
  
  1362.54
  
  2.9
  
  仪器仪表制造业
  
  308.32
  
  10.8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262.11
  
  15.7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322.64
  
  9.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212.29
  
  4.2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766.47
  
  9.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189.80
  
  0.9
  
  食品制造业
  
  651.69
  
  8.3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168.16
  
  5.5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63.94
  
  8
  
  通用设备制造业
  
  1071.88
  
  6.2
  
  汽车制造业
  
  1859.70
  
  7.4
  
  专用设备制造业
  
  952.45
  
  6.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942.89
  
  7.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212.29
  
  4.2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766.47
  
  9.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189.80
  
  0.9
  
  食品制造业
  
  651.69
  
  8.3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168.16
  
  5.5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63.94
  
  8
  
  通用设备制造业
  
  1071.88
  
  6.2
  
  汽车制造业
  
  1859.70
  
  7.4
  
  专用设备制造业
  
  952.45
  
  6.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942.89
  
  7.1
  
  表2 2018年广东省制造业增加值分行业数据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省际比较,广东省工业产值略逊于江苏省,位列全国第二位。江苏省在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软件、新能源、海工装备等领域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具有全国领先优势。与江苏相比,广东省制造业结构丰富,但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占比较高,高端化、智能化水平相对不足。广东省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核心技术少。全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企业不足10%,关键技术和零部件90%以上仍依赖进口。二是产业层次不高。我省制造业整体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低端,买装备造产品仍是主要生产模式,装备制造仍是短板。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80%以上市场份额被国外产品占领。三是产业链条不完善。重大产业上下游和关联产业发展仍不匹配,如汽车产业中零部件与整车产值之比仅为0.12: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1.7:1。与此同时,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企业综合成本上升,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国际国内竞争日益加剧等,都迫切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引领广东省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地区
  
  工业增加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同比增长(%)
  
  全国
  
  305160.20
  
  33.90
  
  6.20
  
  江苏
  
  36908.43
  
  39.86
  
  5.10
  
  山东
  
  30198.40
  
  39.49
  
  5.20
  
  浙江
  
  15494.12
  
  27.57
  
  7.30
  
  广东
  
  35155.53
  
  36.14
  
  6.30
  
  表3 2018年广东与全国、苏、鲁、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各省统计局、Wind
  
  (二)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规模、成长性和盈利性突出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且持续提升,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2092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6853亿元,年均增速9.5%,高于第二产业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在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942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3%,服务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4.7%。2018年,广东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2751.18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54.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3198.45亿元,增长8.6%,占比62.9%。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7026.39亿元,增长7.9%。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7122.0亿元,同比增长14.0%,增幅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企业效益较为稳定,实现利润4085.6亿元,同比下降0.2%,增幅比上年降低24.8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据收入前三,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营收规模在千亿级以上;营收千亿级以上增长较快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营收千亿级以下增长较快的行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收水平321.71亿元,同比增长16.5%。
  
  门类
  
  营业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利润总额(亿元)
  
  同比增长(%)
  
  利润率(%)
  
  同比变化(个PCT)
  
  总计
  
  27122.00
  
  14.0
  
  3936.3
  
  22.6
  
  19.47
  
  0.9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894.68
  
  10.1
  
  487
  
  26.5
  
  7.88
  
  0.7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942.14
  
  20.4
  
  1579.9
  
  17.7
  
  25.34
  
  -1.18
  
  房地产业
  
  1721.90
  
  8.3
  
  211.5
  
  -7.6
  
  18.19
  
  -2.9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522.30
  
  11.7
  
  1384.9
  
  32
  
  36.94
  
  4.3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395.30
  
  16.2
  
  162.5
  
  20.6
  
  9.95
  
  0.7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21.71
  
  16.5
  
  48.9
  
  154.9
  
  18.59
  
  9.06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54.11
  
  10.8
  
  8.4
  
  20
  
  4.42
  
  0.19
  
  教育
  
  277.30
  
  9.7
  
  16.5
  
  8.9
  
  8.00
  
  -0.21
  
  卫生和社会工作
  
  307.30
  
  12.8
  
  14.2
  
  17.1
  
  6.50
  
  0.1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85.20
  
  4.6
  
  22.2
  
  24.3
  
  5.90
  
  0.97
  
  表4 2018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要指标及增速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省级比较,广东省服务业产值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11%。服务业在三大产业的占比为54.23%,高于江苏、山东两个主要经济强省和全国水平。《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当前广东省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供给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融合程度仍较低,生活性服务业的供给体系尚未完善,还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需要,服务业有效供给需进一步增加;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鼓励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氛围尚未形成,部分行业和领域准入限制依然较多,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尚不完善;三是部分服务行业缺乏标准和规范,服务业人才特别是拥有国际视野、复合背景的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缺乏,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制约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四是应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任务依然艰巨,新兴和高端服务业发展速度虽快,但总量规模不大、发展不够充分。
  
  地区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比2017年提高(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
  
  全国
  
  469574.60
  
  52.16
  
  0.56
  
  7.60
  
  江苏
  
  47205.20
  
  50.98
  
  0.68
  
  7.90
  
  山东
  
  37877.40
  
  49.53
  
  1.53
  
  8.30
  
  浙江
  
  30724.30
  
  54.67
  
  1.97
  
  7.80
  
  广东
  
  52751.18
  
  54.23
  
  1.43
  
  7.80
  
  表5 2018年广东与全国、苏、鲁、浙服务业增加值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各省统计局、Wind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