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举办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发布近期筛选确定的金融创新案例。
本次发布会共发布十个创新案例,共涉及政府和监管部门完善服务类案例2个;提升融资租赁业发展水平类案例4个;跨境金融服务类案例2个;金融服务投融资便利化类案例2个。其中提升融资租赁业发展水平类案例包括海关异地监管标的物创新、东疆租赁创新产业基金助推租赁企业资产证券化、全国首单“融资租赁+汽车出口”业务、多个分布式光伏电站批量化融资租赁业务助推绿色租赁发展。
创新案例三:全国首单“融资租赁+汽车出口”业务
一、案例简介
2019年1月,嘉和国际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和租赁”)与新加坡嘉新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新国际”)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出租牵引车100辆,租期72个月,嘉新国际蒙古公司是车辆实际使用方。2019年5月,嘉和租赁以融资租赁方式出口首批35辆牵引车,在内蒙古自治区甘其毛都口岸完成报关手续,正式出口蒙古国,完成全国首单“融资租赁+汽车出口”业务。
二、创新亮点
一是这是我国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出口汽车的第一单,为今后我市创新贸易方式,向“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出口汽车开辟了新通道。
二是大力推动了商务部在汽车出口许可证申请系统中贸易方式一栏增设“国际租赁”选项。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嘉和租赁与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签订购买合同,中国重汽集团随后申请给予嘉和租赁汽车出口资质临时授权,获得商务部批准。但由于这是国内“融资租赁+汽车出口”业务的第一单,商务部汽车出口许可证申请系统中贸易方式一栏没有“国际租赁”选项,选择其他贸易方式则会对企业回款造成影响。在市商务局和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推动下,商务部在系统中增设了“国际租赁”贸易模式,并按照企业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许可证签发方式,助力嘉和租赁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突破。
三、应用价值
一是此单业务的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市融资租赁业务的出口模式改革探索,为通过融资租赁手段服务“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可以进一步发挥本市融资租赁企业集聚优势,鼓励本市企业参照“融资租赁+汽车出口”模式,扩大全市汽车整车出口,进一步培育本市外贸新增长点。
创新案例四:多个分布式光伏电站批量化融资租赁业务助推绿色租赁发展
一、案例简介
2019年6月,中信金融租赁公司为某新能源集成运营商提供了融资租赁资金支持,用于满足该企业收购19个不同区域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多个分布式光伏电站批量化融资租赁业务充分利用中信金融租赁近年来启动建设的新能源电站资产价值评估系统,就不同区域光伏电站实现尽职调查、配合承租人电站交易活动、应用与租赁物特点相适应的租后管理模式、解决风险及合规等问题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在分布式电站操作模式上实现创新,助推绿色租赁业务发展。
二、创新亮点
一是通过时时监控视频监察的方式,解决了多个分散项目的实地尽调问题。
二是应用联合租赁模式,简化重复环节,实现批量化操作。
三是通过约定设置固定的底层电站资产转入转出窗口期并签署补充协议,确保在租赁期内整体租赁物不减少,满足客户电站资产交易且租赁物足值合规的需求。
四是通过接入客户实时监测系统对电站发电量、发电小时数等质量指标进行监控,针对行业的特点应用相适应的租后管理模式,解决租后管理的风险问题,确保电站正常运营。
三、应用价值
一是通过中信金融租赁专业化的电站资产价值综合评估体系,以及多个项目可同时融资的批量化操作流程,解决了单体规模较小、地点较为分散的分布式电站“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分布式电站占比逐步增加的大环境下,主动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操作模式,为更多客户解决融资需求、推动绿色能源行业发展。
二是在租前调查、项目审批、租后管理全流程为同业金融机构提供成熟的批量分布式光伏电站操作的整体解决方案,助推绿色租赁业务提质增效。
来源: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