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盘点融资租赁公司在中小微上的布局!

目前平安租赁、民生租赁、君创租赁、海通恒信租赁等均已设立小微金融事业部门。也有仲利国际、江苏金租、中信租赁、中关村科技租赁等主攻中小微企业的租赁公司,有的公司中小微业务比重普遍达到70%,部分超过90%,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典型租赁公司。

 

仲利国际

 

 

仲利国际租赁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批外商融资租赁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租控股。成立10多年来,仲利租赁始终坚持小额多量的策略,在融资租赁行业积累了一定的中小企业客户资源,与市场同业形成差异化竞争。截至2018年9月末,仲利租赁未经审计合并口径资产总额258.47亿元,总负债198.85亿元,营业收入37.63亿元,净利润10.80亿元。

 

仲利租赁注册成立于2005年4月12日,由外资公司中租控股通过子公司全资持有,注册地上海,法定代表人陈凤龙,目前注册资本金3.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3.57亿元

 

仲利租赁的母公司——中租控股,始于1977年在台湾成立的中国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其提供以资产为基础的融资服务,1980年成立了迪和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分期付款买卖业务。1995年,中国租赁与迪和公司合并,更名为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为整合亚洲地区子公司,在英属开曼群岛成立了中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12月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目前中租控股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融资租赁公司。截至2017年末,合并口径股本为126.42亿元新台币,股东权益为561.64亿元新台币,资产总额3275.77亿元新台币;2017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14.55亿元新台币,净利润100.03亿元新台币。

 

股权架构

经营情况

 

仲利租赁主要面向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和带有融资性质的商品赊销业务,近年来年融资租赁利息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85%以上。

 

融资租赁业务

 

融资租赁业务以售后回租为主,2017年末的回租业务占比近80%。2017年,新签合同数量为6771,合同本金合计为127.13亿元,较上年提高26.89%。2018年一季度的新签合同和本金数为2073个和35.13亿元。

仲利国际近年客户类型情况

 

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批外商融资租赁公司,仲利国际拥有较丰富的业务经验,在融资租赁行业积累了一定的中小企业客户资源,与银行系租赁公司和大型第三方租赁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2015-2017年,公司当年融资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存续客户占比为分别为90.65%、92.39%、77.47%,涉及金额占比分别77.11%、81.32%、55.41%。截至2018年9月末,公司融资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存续客户占比和涉及金额占比分别为94.00%和83.10%。自2017年以来,公司融资规模500万元以下客户数量占比和金额占比均有显著提升。

 

小额分散

 

仲利租赁坚持小额多量的业务策略,2017年公司融资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存续客户占比为93.75%,涉及金额占比为82.90%,分别较上年增加1.36个百分点和1.58个百分点。近三年,涉及金额占比最高的单户投放金额的范围是300-500万,而1000万以上投放额占比由5.80%下降到2017年的1.91%。

 

业务集中于制造加工业

 

业务模式方面,仲利国际融资租赁业务以售后回租为主,2017 年末,回租业务占比接近 80%,直租业务占比为 20%左右,与行业整体状况相一致。截至2018 年 9 月末,回租业务占比 80%,直租业务占比为 20%左右。

 

从承租人行业分布来看,仲利国际融资租赁业务主要集中于制造加工行业;从子行业来看,公司租赁业务子行业分布较为分散。2015-2018 年 9 月末,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年末存续合同的行业分布以金属制品制造业塑料橡胶制品制造业其它工业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制造修配业等五个子行

 

仲利国际近年主要行业投放金额情况

 

 

海通恒信

 

 

海通恒信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注册资本金70亿元2014年1月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完成对海通恒信的收购,开创了国内券商收购融资租赁企业的先河。2018年海通恒信总资产突破8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3.32亿元,同比增加32%,实现净利润13.11亿元,同比增长10%。

 

海通恒信以政府及大中型企业客户、大项目夯实租赁业务整体规模的同时,全面推动极具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的业务。

 

最近三年,海通恒信的客户结构有向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倾斜的倾向,该类客户的业务收入在收入总额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在2018年接近40%。

 

 

政府及大中型企业客户的数量都较前两年有不同幅度减少。政府客户数量减少主要由于43号文限制地方政府的融资活动所致,而大中型企业客户数量减少主要由于发展该类客户时采纳更高甄选标准所致。

 

2018年8月13日,“海通恒信小微1-5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无异议函,成为国内首单储架式小微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

 

海通恒信于2014年初成立小微事业部。截至目前,海通恒信已为超过20个省份的几千家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租赁服务,支持小微企业的日常运营、稳定发展。本次专项计划获批,为海通恒信未来持续服务小微企业、增加小微融资租赁业务投放规模,提供了重要的金支持。

 

 

平安租赁小微客户超万家

 

 

平安租赁小微事业是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中的一个事业部,平安租赁小微事业部成立于2013年,致力服务于小微企业,提供一整套金融服务方案,通过融资租赁业务满足小微企业经营资金需求。主要为全国加工制造产值在5000万元以内、拥有2年以上的成功经营经验的各类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小额租赁服务,通过直接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委托贷款等方式展开相关经营活动。 

 

截至2017年末,小微事业部租赁资产余额36.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46%,截至2018年9月末,小微租赁资产余额57.39亿元,较年2017年末初增长58.49%。2018年末,小微租赁资产不良率1%,租金回收率98.09%,30天至90天逾期率为0.30%。

 

 

在小微金融领域,平安租赁依托平安集团及公司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通过新设备采购融资、流动资金支持等金融方案,满足大制造、大消费领域中小民营企业30-500万的资金需求。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三大APP嵌入流水线,实现获客、申请、审批、运营、资产、数据等各环节的线上操作。

 

小微事业部租赁业务自成立起至今呈快速增长态势,2017年较2016年资产余额增长了2.54倍,2018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模式,2018年9月末较2017年年末增长58.51%。截至2018年9月末,平安租赁小微金融业务已为全国29个省市超11,000家中小企业提供超百亿元的资金支持。

 

江苏租赁助力中小企业 服务三农服务民生

 

 

江苏租赁2018年年报,其来一直专注服务中小微企业,江苏租赁合作厂商及经销商共计416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 83.26%;新增投放合同数5948个,较去年同期增长220.65%;服务客户4244家,较去年同期增长 168.44%。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公司预定在“转型+增长”的目标

 

截至目前,江苏租赁业务范围覆盖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服务上万家中小成长型企业,助力设备更新、产业升级、结构优化,遍及机械加工、电子加工、包装印刷、纺织印染等工业制造业,公交、水运、轨道交通等现代物流业,以及高端农机等三农领域,累计投放资金1900亿元,树立“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标杆企业”形象,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关键推动作用。

 

江苏租赁为了向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快、更优的金融租赁服务:

 

一是大力发展厂商租赁业务,先后与400余家制造业厂商、经销商建立战略合作,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市场一线;

 

二是设立区域业务团队,主动上门服务,做熟做透区域市场;

 

三是提升决策效率,通过产品标准化、客户评分卡、压缩流程、扩大授权等机制打造高效、标准的“信贷工厂”;

 

四是加强金融科技支撑,面向经销商、客户和业务人员分别开发手机客户端,为打造“10万+”以上的处理能力做准备。2018年,公司新增合同5000余笔,满足了数千家中小微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的需求,为社会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中关村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创新与实践

 

 

 

中关村科技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科技租赁”或“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27日,是经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国有控股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首家科技租赁公司。依托于中关村发展集团这一示范区重要的市场化集成运营平台,中关村科技租赁以“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成就科技创业者的梦想”为已任,充分发挥融资租赁区别于其他债权融资工具的功能优势,专注于为科技企业提供高效金融服务及设备租赁解决方案,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实现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共赢发展。

 

 

 

业务模式

 

中关村科技租赁主要为中小创新企业及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创新租赁产品服务,包括项目租赁、厂商租赁、直接租赁、风险租赁、集群租赁、创投租赁、售后回租、并购租赁八大业务模式;并提供“银租通”、“投租通”、“保租通”三项增值服务,搭建“融资筹划、管理咨询、客户协同、政策代办”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八大业务模式当中,直接租赁和创投租赁占比逐步提高。直接租赁指的是中关村科技租赁根据企业选择,购买新设备、新厂房等租赁物,将其出租给企业,租赁期满后租赁物归承租企业所有的一种租赁业务;创投租赁是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有机组合,中关村科技租赁以租金和认股权作为投资回报,为处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提供租赁服务的一种创新形式。

 

服务初创企业的创投租赁模式是中关村科技租赁的特色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租投结合”。一些初创企业在发展早期既需要资金也需要设备,但是过早引入股权投资会稀释创始团队的权益,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中关村科技租赁为其提供设备,获得认股权,等到将来它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再行使认购权,这样就解决了初创企业创始团队股权在早期被稀释的问题。

 

在项目选择上,中关村科技租赁有成熟的评价指标,包括企业的现金流、竞争优势、成长性、商业化能力等,重点支持有产品、有核心技术、有成熟商业模式的中小企业发展,贯彻“投行化思维”进行项目筛选。

 

一是创新风控理念,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门槛。

 

中关村租赁在不断总结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征基础上,研判提出主体成长性评价模型、确立客户集群化发展战略、构建帮助客户成功的服务体系等先进的风控理念。围绕“主体成长性”提出并践行以投行的眼光看项目,从行业发展前景、技术创新能力、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团队素质、关键成长指标、资本市场评价等多维度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因子分析,初步搭建了 “主体成长性+债项安全性”双维评价模型;中关村租赁将业务战略定位于大健康、大数据、大环境、大智造、大消费等高精尖产业领域,在五大产业领域内积极构建大、中、小客户梯队,通过行业整合、并购等形式化解风险;通过构建服务体系帮助客户成功,防范业务风险;经过持续优化完善,已搭建集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团队建设、激励机制、服务支撑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关村租赁全面先进的风险管理能力,使得科技型企业无需提供房产、土地抵押等传统融资方式必须的增信条件,就可以轻松获得融资。

 

二是创新商业模式,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中关村租赁在国内率先研发了“创投租赁”模式,通过“租赁利率优惠+低比例认股权”兼顾两方利益,实现了科技租赁对双方的最大价值。在这种模式下,客户在创业初期用较低的认股权,获得利率优惠和中关村租赁持续的资源支持;中关村租赁利用较高的投资收益化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风险,解决了风险收益之间的矛盾,增强了客户黏性,提升了产品竞争力。目前,已经有不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受益于“创投租赁”。

 

三是创新租赁产品,增强科技企业内生动力。

 

中关村租赁在传统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的基础上,研发出集群租赁(围绕产业集群内的核心企业,通过融资租赁为其上下游客户提供中长期发展资金,加速提升产业集群内各企业的竞争优势)、风险租赁(通过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为新产品用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使得制造商通过“体验式营销”及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进行新产品推广活动)、并购租赁(以被并购企业资产为租赁物,解决并购企业资金需求)、项目租赁(降低项目建设中自有资金投入比例,为企业项目投资提供可以与项目自身现金流匹配的租金支付方式)等系列特色产品,很好地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融资需求。所有的产品都是量身定制的,租赁物、利率、期限、放款方式、增信条件,没有任何两个融资租赁合同是完全相同的。通过这些量身定制的产品,增强了客户创造现金流能力,提升了客户自身造血功能。

 

四是搭建增值服务体系,夯实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基石。

 

中关村租赁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发挥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团队优势,搭建了集“融资筹划、管理提升、政策咨询、客户协同”等于一体的增值服务体系。融资筹划拓宽了客户融资渠道,开发了“银租通”、“投租通”、“保租通”、“银租接龙”等服务,使企业在享受一种金融服务的同时,自动享受另一种金融服务,有效增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机会,先后协助不少企业获得银行等合作机构的资金支持。管理咨询强化客户发展根基,帮助企业改进战略与业务模式、组织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着力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弱”的状况,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政策咨询让客户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为企业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协助多家客户获取贴息,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客户协同让客户实现资源共享,支持同一产业集群内的多个企业就研发、市场及资源等方面开展协作共享,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中关村租赁通过精准定位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行业内形成了先发优势;通过租赁+五大产业,打造了专业运营能力;通过租赁+服务,提升了产业服务能力;通过租赁+投资,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围绕租赁整合资源构筑了创新创业的金融生态圈,完善优化了科技租赁的商业模式,为融资租赁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小微控制成本识别风险是关键

 

 

2018年,随着行业监管走向统一,融资租赁行业迎来了深度转型调整期,寻找新的宜租领域和细分市场成为租赁公司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作为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国经济的活力在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的活力则在中小微企业。实际上,中小微企业既需要融资,也需要融物。融资租赁是以设备为核心的资产金融,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其市场定位和业务定位都决定了租赁将朝着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方向发展。

 

融资的本质就是回到为中小企业微企业、为实体经济服务,以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租赁的本质就是牢牢抓住某些租赁物或设备的特点,走出融资租赁与其他金融方式的差异化道路,从而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而要做好这一点,关键在于能不能用最低的成本识别小微企业风险,并管理好小微企业资产;同时用最低的成本为这样的小微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

 

而在中小微项目风险把控以及交易结构设计上,也对融资租赁企业一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非财务人员如何通过项目主体企业的财务报表关键点,看透整个项目的猫腻?同样是一个技术活。一方面加强风险把控,另一方面更能加快审批流程,加强企业效率。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