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远程视界”融资租赁风险事件的案例分析

  “远程视界”租赁风险事件的案例分析
  
  风险管理是租赁公司的重要工作。从实际案例学习风险管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最近爆出的“远程视界”风险事件就是我们学习风险管理的一个生动案例。
  
  基本案情(根据公开报道整理):
  
  ►   北京远程视界眼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于2012年创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创始人又成立了几家以“远程视界”冠名的公司(以下合称“远程视界”)。“远程视界”的业务主要是同全国各地区、县级医院(下称“公立基层医院”)共建专业科室,并利用大城市的高等级医院的专家(下称“合作医疗专家”)提供远程技术支持。这些新建科室的设备由“远程视界”提供(设备销售方),并由租赁公司(出租人)以融资租赁的形式提供给医院(承租人)使用。
  
  ►   这里的融资租赁业务大多是这样结构的:
  
  ---租期三年,租赁公司在此期间靠租金收回成本和获得盈利
  
  ---租金从租赁合同签约后第二月开始支付。医疗项目收入的25%用于偿还租金,不足部分由远程视界补足;其余75%在远程视界、合作医疗专家和公立基层医院之间进行分配
  
  ---租赁保证金由远程视界垫付
  
  ---融资租赁期满后,设备所有权及原本用于支付设备融资租赁款的25%项目毛收入均归于基层医院
  
  ►   远程视界分别于2015年、2016年获得2亿元、8.8亿元A轮及B轮融资,融资额超过10亿元,估值超过60亿元,堪称远程医疗界的“独角兽”。
  
  ►  报道指出,远程视界各地分公司数量达100家以上,员工数量超过2500人,全国区域医疗专家3000多人,已在全国县市级公立二甲以上医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及会诊基地1000余家,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专注专科远程医疗联合体O2O平台”。
  
  ►   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陆续有基层医院反应在和远程视界签署协议、缴纳融资租赁款后,远程医疗设备却迟迟未能到位,或是未能开始运营。而远程视界按照协议应垫付的融资租赁款也开始出现中断,导致不少基层医院被融资租赁公司起诉。
  
  ►  2018年2、3月间,三家“远程视界”公司因未履行《设备融资租赁合同》所约定的连带清偿责任,被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民法院先后列为失信被执行人。38家与远程视界合作的融资租赁公司陷于被动
  
  ►  远程视界“累计为医院垫付租金38.26亿元,给医院垫付保证金10亿元”,不堪重负。
  
  思考:
  
  一、  “远程视界”为什么能获得高速发展,后又为什么陷于困局?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家租赁公司争相参与进来?而且都采用差不多的业务结构?难道他们都看不到这里头的风险。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