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课程主讲人:长安银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海明博士
租赁资产管理已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新经济形势下融资租赁行业的前景与机遇所在。本次讲座,郑海明博士就融资租赁资产管理这一主题,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目的,围绕“钱放出去了后面怎么办”这一核心问题,从以下八个部分展开了论述。本文由
第一部分,融资租赁资产的概念及特点。融资租赁没有统一的概念,会计、税务和法律从不同角度予以了界定。郑博士认为,简单地说,融资租赁的含义就是“融资+租赁”,重点在于租赁。在德国法体系中,租赁属于经营性租赁的体系之内,是其特殊形态之一。与普通租赁不同之处在于,融资租赁具有金融属性,融资性的租赁就是融资租赁。可以从融资租赁的概念推导出融资租赁资产的概念,即:因租赁关系而产生的具有金融属性的资产。融资租赁资产具有双层性质,表层为租金等应收账款,底层为租赁物。深刻理解这种双层属性,对融资租赁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的含义。郑博士认为,融资租赁资产管理,就是融资租赁业务中“钱放出去”之后整个资产的管理。其目的是在管理中实现资产对债权的保障。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的起始点不是从起租开始,而是项目启动之时。
第三部分,资产选择。郑博士提出,租赁物的管理是整个融资租赁资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融资租赁公司业务模式大体可分为资金驱动型和租赁物驱动型两大类:资金驱动型以资金为导向,属于类信贷管理模式,典型业务模式如售后回租;租赁物驱动型以租赁物为导向,典型业务模式如直接租赁、售后回租等。租赁物的选择,决定了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的方式、业务模式、资产质量。郑博士认为,从长远角度考虑,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交易,建议优先选择租赁物驱动型模式。
资产的选择结果和融资租赁公司自身资源有必然关系。出身决定自身资产选择面,但也存在改变的可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是变化。”目前国内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商越来越多地采用融资租赁交易模式促进设备销售。与欧洲相比,融资租赁在设备租赁、动产租赁等领域发展空间很大,机遇很多。
评析:对融资租赁公司而言,租赁资产的选择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在融资租赁交易市场中,当某个租赁物领域有利可图时,融资租赁公司蜂拥而入,却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结果就是有些租赁公司赚得盘满钵满,而有些租赁公司却出现亏损。根本原因在于每家租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同,对不同租赁物的把控能力不同,从而表现出盈利能力的差异。正如郑博士所言:“资产的选择结果和融资租赁公司自身资源有必然关系”。这是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
第四部分,债权管理。郑博士认为,债权管理本质上讲就是回收租金等应收账款,是保障租赁业务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债权管理难点是,“站着放钱,跪着要钱”。相比金融租赁公司具有征信等保障手段,其他融资租赁公司相比较为弱势。而且国内地域不同,商业信用也存在较大差异。南北习惯和性格的不同,就可以导致不同地方的承租人(债务人)支付过程的差异。融资租赁资产的债权管理重点,就是要培养客户良好的支付习惯:从流程设计上,分阶段设计流程;由弱到强、由内而外地设计压力传导;在采取的方式上,“和”为主,“严、勤”为辅。概言之,债权管理流程化和执行力是债权管理的关键。
评析: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融资租赁交易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培养承租人的“契约意识”,有助于租赁债权的顺利实现。鉴于我国承租人的法律意识、契约精神普遍不强的国情,这一方面需要拟定精细、严谨、全面的合同文本条款,另一方面要将租赁债权管理流程化并严格执行,从而督促承租人按照合同履行其支付等义务。
第五部分,租赁物管理。郑博士指出,租赁物是债权安全的基本保障。按是否具有替代性,可将租赁物分为两大类:可替代性租赁物,如设备、工程车辆等,以及不可替代性租赁物,如不动产、特殊定制设备等。租赁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租赁物风险和价值的管理,具体分为租赁物流转管理、租赁物毁损风险管理、租期内使用管理三部分。
不同种类的租赁物,其管理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别:对于可替代性租赁物,通过建设资产管理生态体系及资产流产系统,从而实现资产管理赢利点的多元化。以卡车为例,在购置、保险、承运、年检、维修保养、生活服务、生产服务、再转让、残值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可以产生新的赢利点;对于不可替代性租赁物,通过建立行业管理体系以及资产再利用体系,从而实现资产增值。以宾馆为例,在投资、维护、保险、转让、再运营、残值处理等各个环节,也都可以产生新的赢利点。这就需要转变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的思维模式,从单一的金融性收益模式向链条式的服务性收益模式转变。
评析:企业的使命在于为股东与客户创造价值。在融资租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行情中,传统的金融性收益模式已满足不了股东及客户的需求。从单纯收取租金等金融性收益向拓展租赁物本身价值及其衍生服务而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不仅仅是内外在需求,也是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结果。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租赁资产本身以及租赁资产产生的效益占到租赁公司总利润相当的比例。实践中,我国融资租赁公司对此方面还重视不够。这需要租赁公司加强租赁物管理,从而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六部分,“不良”资产管理。郑博士认为,租赁物作为债权的保障,本身不会发生“不良”。“不良”本质上是债权的不良。通常可以通过债权逾期判断融资租赁资产是否属于不良。租赁物如果可以有效处置,租赁债权完全可以保障,这与信贷相比,具有较大优势。如果发生“不良”怎么办?第一顺位即想办法收取租赁应收款,如通过公证债权文书执行、仲裁、诉讼等手段让承租人还款;若经济下行,行业普遍存在还款困难,二手市场往往是最活跃的时候。此时,可替代性租赁物存在较大优势,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资源再配置;对于不可替代性租赁物,可参照银行处置方式。总之,对于“不良”资产管理的关键是解决资源错配问题。
评析:通过建立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防控机制并有力执行可以有效避免不良租赁资产的发生。为有效解决不良资产,一方面在融资租赁交易启动前重视租赁物的选择,另一方面在融资租赁合同及相关协议中设置完善、有利的救济条款。此外,在启用救济措施时,正如郑博士所反复强调的要“以和为贵”,承租人是融资租赁公司事业的长远伙伴,实现共赢才是融资租赁交易的价值追求。
第七部分,资产管理体系构建。郑博士认为,资产管理体系是指围绕资产管理生态收益形成的管理体系,其目的在于实现收益多元化。通过挖掘租赁资产所处链条节点而获取收益:在租赁物购买环节通过规模采购而节省成本提高收益,在债权管理环节实现利差收益,在租赁物管理环节通过提供租赁物的综合服务而取得服务收益,在再融资管理环节获得金融收益与服务收益,在资产处置环节获取资产余值收益等。在构建资产管理体系时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破除信贷资产管理思维,发挥租赁资产的巨大优势;第二,“Pay As You Earn”原则在资产管理中的指导意义实现对租赁物充分利用,获取收益;第三,围绕“底层资产”即租赁物管理这一核心。
第八部分,IOT及AI技术在资产管理中的运用探讨。郑博士讲述了IOT(Internet Of Things)及AI(ArtificialIntelligence)技术对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的启示。IOT将租赁物用互联网技术连接起来,形成数据,然后AI技术用大数据和云技术指导融资租赁交易及管理资产。以三一重工以及国务院“挖掘机指数”为例,分析了IOT及AI技术对行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就融资租赁资产管理而言,运用IOT及AI技术可以实现对租赁物实行定位监控、提供租赁物使用情况、租赁物取回、智能催收、风险预警等诸多方面功能。科技创造未来,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必将有效提高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的效率。
郑海明博士在本次讲座上主要介绍了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以及展望未来等三大方面内容。在有限的讲座时间内为听众勾勒了融资租赁资产的概貌。郑海明博士毕业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拥有超过十五年的资产管理经验。这使得本次讲座不仅有深厚的理论高度,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
非常感谢郑海明博士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