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搜索:

转型升级的印刷业如何应对融资租赁风险

      融资租赁行业认为,随着产业转型,曾经的融资租赁行业大户——印刷业可能给专注于印刷设备租赁的公司带来较大风险。面对诸如此类可预见的风险,融资租赁行业针对市场需求,在不断进行业务创新的同时,开始关注风险防范。
  
  融资租赁火了
  
  哪家大集团如果不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注册家融资租赁子公司,都不好意思跟同行坐在一起交流。
  
  在国际上,融资租赁是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设备投融资渠道。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20-30%。
  
  我国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虽然只有6%左右,但在稳健货币政策成为常态化的今天,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规模在快速扩大。从2009年到2013年,我国融资租赁机构数量从160余家增加到700余家,业务总量从3000亿元增加到近2万亿元;服务领域日益广泛,面向个人消费的融资租赁业务,也逐步开展。
  
  但,融资租赁正在面临挑战
  
  由于行业监管制度不完善,一些融资租赁公司在高风险领域投资规模过大,疏于风险控制,一些企业资产质量恶化,欠租现象严重导致停业倒闭。
  
  加之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融资租赁法,动产物权等级公示制度缺失,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搅乱行业正常秩序的情况时有发生。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指出:“存在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隐患,这绝非危言耸听”。
  
  为了应对风险,融资租赁行业开始进行改变
  
  融资租赁行业认为,随着产业转型,曾经的融资租赁行业大户——印刷业可能给专注于印刷设备租赁的公司带来较大风险。面对诸如此类可预见的风险,融资租赁行业针对市场需求,在不断进行业务创新的同时,开始关注风险防范。

新政:政府将加强市场活动监管
  
  为了加强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融资租赁企业经营行为,2013年9月份,商务部印发了《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商务部出台的第一批部门规章之一,体现了商务部对此事的高度重视。
  
  过去,各地在融资租赁行业管理上过于注重事前审批、备案等管理手段,对后期管理重视不够。今后,各地将改变“重审批、轻管理”、“重事前管理、轻事中事后监管”的惯性思维和做法。
  
  执行:行业和地区将落实个性化实施细则
  
  已经出台的《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是一般性的原则要求和规定。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研究出台贯彻落实具体意见和实施细则,根据行业特点,借鉴典当等特殊行业管理经验,学习借鉴,进行创新。
  
  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研究建立融资租赁企业的信用评价、评级体系,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据悉,商务部将继续推动出台《融资租赁法》或者《融资租赁业管理条例》,推动完善行业诚信体系。
  
  监管:加强现场监管
  
  日常监管上,商务部要求各地建立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日常监管制度和重点事项通报机制,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掌握企业各项业务合规情况。要重点对资本充足率、租赁债权风险、风险集中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必要时走访企业,进行现场监管,不能只看书面报表和材料。
  
  操作环节:行业协会将发挥更多作用
  
  在具体操作环节上,商务部提出,要发挥好全国行业协会和地方各级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率,督促企业及时填报数据。

咨询电话:010-6971125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路3号院17号楼

Copyright@2010版权所有:融资租赁名家讲堂-李鑫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202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