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租赁,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有益方式,更要善于总结自身的实际经验,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租赁路子来。”
------荣毅仁
4月13日,中关村发展集团与10家小微企业签订投资协议,通过“投保贷”联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并联合海淀区、昌平区政府与13家中关村北部产业带企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通过“政企投”联动,缩短项目落地周期。中关村集团对这23家企业投资总额1.4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1.14亿元。
“投保贷”联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中关村发展集团投资的小微企业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早期项目,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同时企业所属行业市场规模大,团队有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例如北京凡达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并量产了国内首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显示技术(电子纸)控制芯片。
中关村发展集团对这些小微企业的投资,带动了中海投资、日本三井公司、北京银行、相关区县引导基金等机构的资金支持,不仅缓解了企业短期融资难题,而且为企业长期融资打下了良好信用基础。
“政企投”联动缩短项目落地周期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宣鸿介绍,一个好项目要想在北京发展,从买地到建厂房再到生产,多则3-5年,少则2-3年,对于好项目特别是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来说,这个周期太长,而市场机会稍纵即逝,企业等不起。中关村发展集团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搭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通道,缩短项目落地周期,联合区县政府和中关村北部产业带企业签约,是集团搭建通道的一个典型案例。
与以往集团和企业单独签约不同,海淀区、昌平区政府也加入了此次与中关村北部产业带企业签约行列,这就意味着这些企业不仅获得了中关村发展集团的投资支持,而且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落地以及其他配套支持。这种“政企投”联动模式的创新意义在于,企业不再需要为落地的事情一一找政府部门协商,而政府也不再需要为招商与企业一一谈判,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其中起到了“桥梁”和“通道”的作用,为企业联通政府资源,为政府寻找企业资源,充分发挥了示范区市场化大平台的作用,促进了项目集群落地,有效加快了项目落地周期。
设立创投融资租赁公司,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
从全球租赁公司情况看,创投租赁已成为境外融资租赁机构的主流模式,该模式下部分设备租赁费用由承租企业用股权代偿,租赁余值也转变为承租企业股权,具有“创投+租赁”的业务运营特点,便于解决融资租赁公司余值管理难的现实困难。与银行项目贷款比较,融资租赁业务在利率及还款安排等方面更为灵活。
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北京农商银行合资设立北京中关村创投租赁有限公司,围绕中关村示范区主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展设备融资租赁,将有利于发挥集团的项目优势与银行机构的客户、营销优势,满足示范区企业多渠道融资需求,提升中关村科技金融服务水平,加快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步伐,为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作出贡献。
自201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提出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力度以来,中关村发展集团迅速行动,拿出5000万元自有资金作为投资小微企业的专项资金,并制定了投资小微企业策略,为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探路。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许强介绍,集团投资小微企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战略性和创新性。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立足推动政策创新和金融创新。二是打包批量运作。将集团投资的小微企业集体打包推荐给金融机构,进行“投保贷”联动批量化运作,提高融资效率。三是注重增值服务。将投(融)资支持与提供办公厂房、帮助企业规范运营等相应增值服务结合,全方位支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